源起

、故事的開始

  民國七十三年左右,屏東女中的幾位老師為了自己的孩子成立「小太陽兒童福利基金會」,並租今天屏東市聯信證卷大樓二樓為兒童視聽室。原先的構想是為孩子辦理各式各樣的營隊,並鑑於當時屏東市兒童圖書、視聽資料皆很缺乏,想提供一個場地給小朋友自由自在地閱讀。於是擔任英文老師的教小朋友兒童美語,擔任音樂老師的教小朋友唱遊,國文老師則教小朋友說故事…等等。學生成員不只包括學校同事的小孩,更包括附近社區聞風而來的家長。由於不帶功利色彩,老師們又充滿理想性,因此得到家長一致認同。他們的活動涵蓋範圍廣泛,舉凡文學、藝術皆有接觸。除一般學習外更包含家長可以參與的共同學習活動,例如親子游泳比賽,週末全家帶點心到糖廠大草坪聚餐、玩球、親子共同閱讀一本書等等。因此老師與家長很快打成一片,私下常將自己閱讀的書籍作分享,也奠定下後來成立讀書會的基礎。
  


(圖上按滑鼠右鍵可看全圖)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屏東縣小太陽兒童福利基金會」為慶祝母親節,舉辦「婦女成長營」系列活動,在活動中邀請台南師院吳金水教授就「婦女的自我成長」發表演講。吳教授在演講中談及日本社區活動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社團,「讀書會」是其中之一。在吳教授的鼓勵下,這群老師與會的朋友很快地組成了「小太陽成人讀書會」,這也是台灣早期成立的讀書會之一,期望在荒涼的屏東,耕出一片綠地。

二、爸爸媽媽一起來

    成立之初,會員不到十人,都是女性,僅置會長一人負責聯絡召開讀書會;總務一人,負責讀書會出納及雜務。並定每個月最後一週的週末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定期在小太陽兒童福利基金會圖書室聚會。

    根據七十七年讀書會會長王德明老師在《國文天地》發表的文章「荒漠綠地-小太陽成人讀書會」」(參見《國文天地》,1988/4,頁63-64)可知,當時成員已達五十人,會員職業狀況為教職24人,家庭主婦17人,公務員4人,服務業2人,自由業1人,商1人。會員年齡,從24歲至48歲不等,其中以三十至四十歲者佔多數。

三、繽紛活動真多采                 耕心歷程年表
當時主要活動方式有五:

1、專題討論:
 由會員中有特殊專業知識者提出報告,並自由發言討論。

2、專題演講:
 聘請學有專精的學者作知識的進益。

 

3、讀書心得報告:
 由會員自由選擇一本好書閱讀,然後提出心得報告,並可以此為話題作綜合討論。每個月至少可介紹三、四本書,其包含範圍甚廣:有哲學名著、勵志叢書、感性散文集、世界地理、心理叢書、保健知識、民俗風物、詩歌、希臘神話等。

4、雜誌報導及交換:
 每月固定有會員就當月《消費者報導》及《新環境月刊》作一簡要的摘錄報告,使會員在讀書之餘,也關心消費問題及環保問題,於是垃圾分類及少用塑膠袋的觀念已被會員接受,且能力行。當月雜誌閱讀完後,就輪流由其他未訂閱的會友借閱。

5、經驗分享:
 這是本會會員聚會的一大特色。當一位會員報告讀書心得之際觸發了某一話題,會員們會就自己的經驗彼此交換意見,不斷地作自我修正,可以說收穫豐富。諸如婚姻生活、育兒、保健、舒解壓力、調適情緒、利用時間、甚至烹飪、家事心得等話題均能引起熱烈的討論,相互提供經驗並分享之。

6、圖書交換:
 凡會員曾介紹或報告過心得的好書及雜誌,會員可彼此交互借閱,使好書能藉以流通。

7、其他:
 聚會時偶爾會有會員帶領大家唱一些簡單的合唱曲,或介紹一些音樂家的生平事略,並欣賞幾段代表名曲,或欣賞幾首舉世聞名的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