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台北人文藝術之旅 ─ 淡水小鎮
導讀者:滬尾文史工作室
時間:八十六年二月十六、十七日


龍山寺簡介
 
  早年漢人前來台北部墾植,乃一蠻煙瘴癘之地,俗「三在六亡一回頭,環境十分險惡,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時日一久,為求心靈更安定,清乾隆三年(1738) ,三邑人士乃合資興建龍山寺,並恭請家鄉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此奉祀,是以龍山寺不僅為居民之信仰中心,更與其生活有密不可分關係,舉凡居民議事、訴訟、和解等均祈求神靈公斷,莫不信服,光緒十年(1884) ,中法戰爭發生,法軍侵占基隆獅球嶺,居民組織成義軍,即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協助擊退法軍,獲光緒帝賜「慈暉遠蔭」匾額乙面,其威信為官方所認可,實已非僅止於宗教信上崇拜之意義耳。

初創之龍山寺,規模雄偉,雕塑精緻,冠於全台,歷經嘉慶二十年(1815) 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1867) 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民國八年(1919) 棟樑遭白蟻嚴重侵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民國三十四年(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仍端坐蓮台,寶相莊嚴,當時空襲,附近大多數居民均避難於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因為他們相信在菩薩的庇護下絕對安全,果然這次中殿遭受嚴重之摧毀,當日竟無一居民避難於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而倖免於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的庇護而奔相走告,亦讓信徒更加對觀世音菩薩之崇敬。

資料來源:http://www.lungshan.org.tw/home.htm



清水祖師廟簡介
 
  自古以來,長福巖清水祖師廟辨識三峽地區的信仰、社會、經濟中心。廟創建於清乾隆34年(1769),在1833年時因大地震而毀塌重建,1895年又遭日軍燒毀,後來再度重建。光復後,由名畫家李梅樹主持改建。長福巖祖師廟被譽為「民間藝術的殿堂」,因為它大致保存傳統廟宇的建構形式,並聘用優秀的正統匠師負責,處處顯現精雕細琢的心血;在現代,傳統工藝技術逐漸沒落,廟宇的建造日趨草率,清水祖師廟可謂是難能可貴的。清水祖師廟從廟頂、屋簷下、牆壁、到柱子……全部都極盡雕琢之能事,我們可用六種方法來觀賞廟宇建築的藝術:



圖說:三峽清水祖師廟。(取自觀光局)
(1)佈局——祖師廟的佈局是屬於「回」字,也就是以前殿、後殿及左右護室構成一個封閉的空間,而正殿則獨立的聳立在中央,顯得特別氣派雄偉。

(2)廟頂——層層疊疊的廟頂屋脊非常多,脊上豐富的剪黏藝術具有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

(3)樑架——屋頂下方和屋簷下的樑架是木雕的大本營,是值得細細觀賞的藝術作品。

(4)牆壁——牆壁全採用石材,不同的雕法和題材內容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巧妙結合正統美術與傳統民間工藝。

(5)柱子——祖師廟的柱子多達156根,是全臺廟宇中最多的。石柱的雕刻分為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以及附有對聯的圓柱;而柱頭的倒捲樹葉形式圖案,一般稱為「白菜頭」,是衍自希臘柱頭的裝飾式樣,中西合並的建築藝術使傳統廟柱顯得更豐富。

(6)雕刻——石雕:大部分使用深灰色的觀音山石,在傳統的寫實風格上,融合了象徵和裝飾,也保留了石材原本的特性,充分表現民間的石雕藝術。木雕:採用最好的檜木、樟木雕成,雕刻內容是以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為主,為防止蟲蛀,在雕好後貼上金箔,因此顯得金碧輝煌。銅塑:是全臺廟宇中首創採用銅塑來裝飾,除門神、四大天王、四大金剛外,牆上的銅塑內容包括田單復國、花木蘭從軍、句踐臥薪嚐膽等,極具教化意味,是傳統廟宇罕見的題材。


資料來源:http://www.nani.com.tw/big5/content/2003-09/25/content_7160.htm

                                 

活動行程表 雲門舞集工作室 琉園 陽明山石雕公園 朱銘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