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建廟沿革

媽祖生平

廟裡格局

主要祠神

建築特色

媽祖遶境


 

 

簡要沿革

   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究其原始,眾說紛紜,一度還引發北港朝天宮和大甲鎮瀾宮雙方的論戰。據說數十年前,大安港和福建泉州是貨物交換的據點,船員對海神媽祖依賴很深,都會在船頭供奉媽祖神像。每隔一段時間,會由大安鄉中罕見石頭城牆拱門出去渡海至祖廟湄洲割香,來增添神像的靈氣。中部海線鐵路通車之後,日本政府廢港,於是基隆港便取代了大安港。至於由湄洲進香改到北港進香的轉變,是由經濟買賣所促成,加上久而久之廟宇基於香油錢的需要也加入進香的行列,遂成為目前的盛況。

 


報馬仔

  報馬仔即俗稱的探子馬,是進香團的急先鋒,負責查看前方的路境否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且況途敲鑼通知信眾拾景曬衣物,準備香案迎接媽祖。報馬仔的造型相當突出,每每吸引眾人的目光,它頭戴斗笠以防曬,肩搭雨傘以防雨,身穿羊毛襖以禦寒,戴老花眼?表示它看得清楚,布茶壼、留燕尾鬍、吸旱煙管,喝葫蘆酒表示他灑脫自在,攜帶豬腳、?菜表示他不受餓且長生,腳貼五彩圓紙因腳生瘡,表示人生難免不全,帶著一隻草鞋表示他辛苦得鞋掉了一隻也不在乎,他的滑稽裝扮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莊嚴的迎神過程中讓人儲心一笑。


大轎

  在進香隊伍中壓陣的即是媽祖神轎,神轎所到之處炮聲隆隆不絕於耳,據民間傳說大甲媽祖的神轎特別具有靈性,因此進香八天的時間隨時有人來摸一下,不少人樂此不疲。這座大轎是藤神木座,外披刺繡,轎頭旁亦有一藍一紅小燈,轎桿為上等榆木製成,全程均由人扛。


發展現況

  每年農曆三月是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的日子,數以萬計善男信女,皆以徒步的方式跟隨大甲媽祖前往新港奉天宮進香。沿途經過清水、沙鹿、大肚、彰化、員林、永靖、北斗、溪州、西螺、虎尾、土庫,而至新港等地方,待舉行過盛大慶典後,再沿原路回大甲,共八天七夜的時間。該活動一直是相當受到重視的民俗活動,不但知名度極高,且規模十分盛大,號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而台中縣政府更於民國八十八年與大甲鎮瀾宮聯合舉辦「九九年台中縣媽祖文化觀光節系列活動」,希望透過宗教活動與觀光資源的結合,將進香活動提昇為全國甚至為國際性之文化觀光節慶。然而因鎮瀾宮周圍腹地與大甲鎮對外聯絡道路狹小,在活動進行時多造成鄰近交通癱瘓與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