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話我家鄉-巴陵發展史
傳統時期的經濟活動
傳統原始時期的經濟活動,在飲水困難及缺乏農業知識等因素,拉拉山的泰雅族人以燒山開墾的方式,種植小米、芋頭、山藥、番薯等農作物,每年僅能一期採收,且產量不是很好,男人則常至山林獵取各種動物,如飛鼠、山豬等等。生活能自給自足,是此時期的生產型態。
明鄭時期的經濟活動
在明清時期(約四百年前),閩南客家人大量移民至台灣開墾定居,與本地原住民接觸日益頻繁,在文化上彼此影響族人,以動物換取生活上的必需品,如鹽、金屬等。這時候的經濟活動,除了以傳統農產,更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取得所需之工具。
日本據臺時期的經濟活動
拉拉山神木區到了日本時代,日皇為了想改善本地生活,推動許多政策,在農業上,鼓勵開墾荒地,山坡地闢成梯田,並自深山裡引水,開渠灌溉農作物等各項工作。開闢梯田,如現今卡拉部落、中巴陵部落等,上巴陵地是較高,引水不易,沒有開闢梯田及開渠,現存有神木區沿著達觀山、背陽坡半山腰經卡拉部落上方,順山勢通過景仁山莊,而後至中巴陵部落,開挖梯田引水開渠工作,歷時約數十年,為祖先留下的血汗努力成就,日本的農業政策耗盡眾人心血,可惜因風災,山區坍方水溝被土石掩埋,使得心血白費,族人生活更加痛苦。到了光復初期,各種生活不利因素,使得將近五分之二的族人,離開巴陵遷居至鄰近地。也因為當時巴陵地區生活困苦,甚至鄰近的部落,沒有人願意嫁到巴陵地區。
民國五十五年至今
拉拉山名產-水蜜桃正當山窮水盡之時,柳暗花明又一村,現代版的桃花園記,發生在此地。民國五十五年台灣省農牧局計畫在全省山區,實驗試種高級溫帶水果(水蜜桃、水梨、蘋果),各鄉公所配合辦理,課員張金服聘請自農校畢業的陳榮貴等人負責栽培,四年後試種成功,特別在水蜜桃上最為成功,成果豐碩,大家知道水蜜桃不僅適合栽種,有較高經濟價值,且受到遊客喜愛,於是拉拉山水蜜桃馳名國內,並改善了居民生活。民國六十二年,文化大學觀光系師生發現第一棵神木-復興一號(現今的18號巨木),後來陸續又發現更多巨木,一時聞名遐邇,陸續吸引中外觀光客前來瞻仰,觀光產業從此飛黃騰達,更加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

 

泰雅族
話我家鄉
與長老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