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廠歷史
>>五分車
>>和美舊鐵道圖
>>與蔗糖有關之文學
現在位置:首頁>糖廠風情話>糖廠歷史
 
>>糖廠歷史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實行「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希望以台灣農業為後盾,加速日本本土的工業化,在台的殖民重心以振興產業為主,尤其是以獎勵糖業為提升產業為首要目標。

  在1910年代,整個彰化地域為四家糖業會社所切割,大致上:

(1) 新高製糖株式會社所涵蓋的地域為彰化市以西,鹿港、中寮、和美、線西一帶。
(2) 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則以員林為起點,向西達溪湖,接鹿港。
(3) 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則由田中為起點,涵蓋了北斗、溪洲、竹塘,達二林。
(4) 源成農場則以目前竹塘北邊民靖、竹圍子、江西店、公館、大湖、頂五庄、五莊子一帶,舊稱"七界"的地域。   (此段轉載於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鄉鎮研究所)
本圖翻拍自:遠流出版社
台灣鳥瞰圖
1.新高製糖株式會社與彰化製糖所:(1909-1935-1946)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十月,新高製糖株式會社以資金五百萬元於彰化郡和美庄籌畫興建日壓七五○噸工場,設立新式糖業會社。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增設酒精工場乙座。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年3月14日改稱彰化中寮工廠為彰化第一工廠,新設另一工廠為彰化第二工廠,同時擴張第二工廠之生產能力。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4月25日與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合併,並改名為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彰化製糖所,壓榨量提高到日壓一五○○噸。新高製糖株式會社自設廠後經營並不穩定,因而彰化本社之虧損均靠大林工場之盈餘來彌補。

糖廠內有古砲乙尊
本照片由糖友月刊發行人林棋提供
(不得轉載)
2.彰化糖廠:(1946-1955)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台灣光復,國民政府接收所有糖廠,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合併稱為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台糖。彰化糖廠設在彰化市的西北面,行政區域為彰化縣和美鎮,早期也有糖鐵經營客貨運業務。廠區曾保留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古文物,包括甲午戰爭後訂立馬關條約,日軍登台與義軍作戰的八卦山戰役中所遺留的古砲乙尊,以及日人留下神社拱門(日人稱為「鳥居」),和一對造型古樸的石獅。
3.彰化副產加工廠:(1955-1967)
  彰化糖廠因環境不宜經營糖業,再加上台灣省內建築木材缺乏,木材市價不斷上漲,乃計畫研究利用蔗渣纖維為原料,代替木質纖維,以濕製乾壓綜合法製造雙面光高級硬板,因此於民國四十三年(公元1954年)予以結束,改設蔗板工場,而於民國四十六年初正式成立「彰化副產加工廠」。其製作過程主要是從溪湖糖廠將蔗渣壓縮後,由五分車轉運至彰化副產加工廠,生產出高級雙面光板蔗板,並兼製隔熱絕緣板與吸音板,其品質與木質纖維所製成者甚差異,可替代夾板供作建築與家具材料。
全以蔗板搭建成的樣品屋
本照片由糖友月刊發行人林棋提供
(不得轉載)

 

4.建業紙廠:(1967-1993)
  當時政府指令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彰化副產加工廠等單位轉讓民營,因此彰化副產加工廠於民國五十六年(公元1967年)九月移轉民營,由台灣省建業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產權並增加紙器等業務。


建業公司大門口

本照片由學生林欣姿提供
 
 
關於我們心中感謝心路歷程參考資料
--Copyright 2003,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