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這個鄉土網頁比賽,一路走來搖搖晃晃卻又平平順順。搖晃是因為輕估這工程的浩大,而平順是因為我們碰到了幾個貴人。
當時會接手這份「工程」,只是單純熱愛鄉土,以及希冀學生能對自己的家鄉多一份關心、瞭解與認同。平日即以為社會科的教育應是「同心圓」的教育,即是不瞭解不愛自己的鄉土,如何高談「放眼中國,胸懷世界」?有這個機會當然就帶著學生義無反顧跳下來接這一份「燙手山芋」。
這果真是一份「燙手山芋」,如今回想起來,當時還可真是太單純了,不知道要付出如此多的時間和心血。
會研究「糖友里」乃是因為在和群教學多年,喜歡用學生的姓氏來判斷他來自哪一個里,以及和洪耀南主任談暢創校史時,有關五分車軌道行經校門口的一段話。
和群學區中大多還保留中南部鄉間的一大特色--同姓集村,所以在猜測學生來自哪一里時,命中率頗高,只有猜測糖友里時才會有較多的失敗率,才慢慢瞭解糖友里是一個外來人口集聚的新社區。再加上洪主任提及糖廠的「五分車」,兩條線串在一起,勾起我對糖友里莫大的興趣。
然後,比賽來了,就跳下去啦。
然而,事情似乎沒有自己想像中的簡單。
首先碰到的困難是--沒有看過相關糖友里的文字記載,只能從學生家長或里中耆老來口述歷史,心中還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感,直到翠綾從鎮公所拿鎮志和黃志亮先生所著的「狩獵和美三十年」一書,尤其是黃志亮先生一書有關糖友里的幾篇文章,才讓我對糖友里的歷史源由和基本結構有具體而完整的印象。更感謝黃先生接受邀約,前來學校講述糖友里的歷史和解答困惑,也大方讓我們使用書中的文字與圖片,解除了我們對糖友里文字敘述的渴望,也確立我們的方向是確實可行的,黃志亮先生可說是我們的第一個貴人。
除鎮志外,對糖友里的描述的官方文獻似乎很少,又加上糖友里的糖廠早已關閉,官方文獻更是不知從何著手?糖友里的發展與糖廠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只能另闢途徑,從糖廠方面下手。彰化的糖廠現今僅存「溪湖糖廠」一地,當然這是唯一方向了,然而,非親非故,有誰願意借一本文獻讓我們參考呢?校長這時跳出來了,透過他和溪湖國中洪順一校長的關係,順利訪談到曾任溪湖糖廠人事主任24年的謝源樹先生,去瞭解蔗糖的製造過程以及溪湖糖廠與中寮糖廠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帶回來「台糖四十年」一書,這是我們除鎮志外的第一本官方文獻,也由糖廠方面得知了許多糖友里的正確年代歷史,也興起了替糖友里製作年表的念頭。除此之外,校長在我們碰到困難時,也會主動伸出援手,像黃志亮「狩獵和美三十年」一書中提及「石獅和古砲」下落不明時,當我們透過地方耆老得知:民國80多年已由建業紙廠捐給省文獻會(今中興新村國史館)時,校長就替我們聯繫國史館,確定無誤後,也跟我們跑國史館一趟,只為拍照片,證明它們的下落而已,所以校長是我們的第二個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