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區現有排水現況
  台南園區位於嘉南平原中央地帶,地形相當平坦,開發前多作為經濟價值較低之蔗田用,區內主要排水路為大洲排水路、鹽水溪排水路及安順寮排水路。大洲排水路以東約128公頃屬鹽水溪支流大洲排水路集水區,以西約490公頃屬鹽水溪排水路及其支流安順寮排水路上游集水區。其中大洲排水路及新市排水路於園區南側匯入鹽水溪,而鹽水溪排水路系統則於台南市安南區之四草內海併入鹽水溪後出海。
  園區面積約638.41公頃位於台糖公司善化與道爺兩農場內,現況地勢從東向西高程由7.0m∼3.0m斜降,因此灌排水路大多由東向西流,最後分別流入其所屬之集水區內即北側安順寮排水路,中間為鹽水溪排水路,東側與南側則流入大洲排水路。

二、園區過去浸水區域與成因
 1.鹽水溪排水系統
  土地利用現況-農業區
  浸水區域-屬園區西側為鹽水溪排水路之上游與北側安順寮排水路間,善化鎮與安定鄉交界處。
  浸水成因
   > 排水路上游地勢原為農業區,地勢較低。
   > 排水路為土溝泥沙淤積,而雜草叢生,致使斷面不足。
 2.大洲排水路
  土地利用現況-農業區
  浸水區域-屬園區南側為大洲排水路與新市排水路之間。
  浸水成因
   > 排水路下游地勢低窪。
   > 排水路坡度平坦,泥砂淤積,雜草叢生,致使斷面不足。
   > 流域內各鐵公路系統交錯,樑底過低,造成排水障礙,阻滯水路流通

三、相關治理計畫
 #園區外各排水路整治情況
  園區外各排水路整治情況 1.安順寮排水路 依據「台南縣鹽水溪排水系統改善檢討報告」,其規劃整治河段為中山高速公路以西至鹽水溪排水路,其主管機關台南縣政府已完成該河段之治理工作。 中山高速公路以東至園區邊界約3公里長,由嘉南農田水利會於88 年10月整治完成。
  鹽水溪排水路 依據「台南縣市鹽水溪排水系統改善檢討報告」其整治起點位於園區西側邊界,整治長度約16公里,由水利處第六河川局負責整治,已於89年3月完工。
  大洲排水路 為主要河川鹽水溪之支流,受鹽水溪計畫洪水位影響控制,為考慮 園區南側土地使用之完整性,台南縣政府已同意將該排水路予以改道, 即沿園區西南側邊界穿越南134鄉道後,與已完成整治之新市排 水路內匯流。 另依據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台南科學園區完成區內外排水功能評估及改善計畫規劃報告」(88年6月),將大洲排水上游座駕排水、大社排水整治及區外滯池納入後續排水整治計劃內,目前已由水利處編列預算辦理中。

四、防洪措施
  區內外三大排水路即安順寮排水路,鹽水溪排水路及大洲排水路完成整治工程後,對原區域防洪排水功能已有明顯之改善。
  園區內設置四座滯洪池A、B、C、D,總用地面積約45公頃,總調洪量約104萬立方公尺,,除可蓄留園區內因開發行為增加之洪水,以避免造成下游之危害外,並藉由滯洪池D之容量及永久抽水站(每秒抽排20噸洪水)完成(預計91.8完工)可提供北三舍地區約188公頃集水面積之排水防洪功能。
  園區正建立防洪監測中心及防洪預警系統,可提供相關資訊作為管理決策之參考,使得區內排水在設計標準內能經常保持正常運作,對於超頻率之降雨亦能隨時掌控排水狀況,適時發佈警訊提醒區內廠商,使其損失減至最低。日後並可與區外系統連結,提供整體性之區域防洪預警系統。
  隨時清除渠道上、下游之淤塞,定期挖除溝渠之積土 ,以保持有效之排洪空間,尤其於颱風前後更須加強清理維修工作。
  洪汛期間成立防汛小組,每日派員巡視水路及協調區內外各工程單位,做好防汛工作準備。

防洪抽水站  生態滯洪池

防洪抽水站及生態滯洪池

  由於台灣南部的天氣型態是夏天多雨量、多颱風,所以兩三年前的夏天,颱風過境,造成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內積水成災,使得廠商蒙受了不小的損失。因此,為避免同樣的情形再度發生,而且也要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原則之下,徹底的解決水患問題。故園區管理局在園區內設計了四座調洪功用的滯洪池,由於採用生態工法構築,池岸及淺水岸邊長滿了自然地被及挺水植物,恰可供鳥類戲水,昆蟲繁衍的棲地,常可見白鷺鷥及不知名水鳥幽遊其中,夏末時池岸邊亦處處可見數種蜻蜓及豆娘飛舞,而最讓人驚艷的仍是滿身彩霞的紅蜻蜓了。近來,不少台灣保育類的水鳥,也經常利用這裡來過冬哦!


紫紅蜻蜓/彭國棟攝

(以上資料,感謝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所提供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