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南縣仁德鄉的奇美博物館本館,自一九九O年創館以來,到二千年元月擴建開幕,由於館藏豐富,規劃良好,自開幕以來嘉評不斷,參觀人潮與日俱增。奇美實業於一九九八年在台南科學園區設置「奇美電子公司」,並於南科一廠的八樓開闢一個大約四百坪的「奇美博物館-南科館」,希望藉由奇美博物館的進駐,推動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理想。「奇美博物館-南科館」於二OO一年元旦開幕,從台南地區前往南科館只需要二十至三十分鐘,是另外一個校外教學的新天地喔!南科奇美博物館共有五大展覽室,展示內容包括有動物展示區、科技產業區、兵器區、西洋藝術區、考古文物區及樂器區,展品豐富多元,現在就讓我們帶你來認識這些別具特色的展覽館吧!
歐洲轉輪槍(前膛裝填) 3.奇美博物館自1993年起 ,開始收藏古兵器,目前古兵器典藏品約有1800件,分別陳列在仁德本館及南科分館。陳列方式按古代世界地理文化區分為中國、日本、歐洲、非洲、印度波斯、亞洲、伊斯蘭文化區,分區分類展示。古兵器因功能及使用場合的不同,設計適用於戰爭、運動、自衛、狩獵、比武等需求,而且不斷改進與創新,其中以戰爭所使用的兵器為最先進。受威脅的一方為求自我保護,必須研發更先進的兵器,因此造就了科技的進步。人類很多發明是伴隨著兵器的發展而來,技術與科學於是有了演進的軌跡。手握古兵器猶如歷史在掌上,閱讀兵器發展史書宛如讀世界歷史。歷史告訴我們改良或發明新兵器是尖端科技,要征服別人或保護自己,唯賴兵器,所以沒有任何東西比兵器更貼切人類的命運。除了歷史與社教的角度,我們更可以從兵器的製作技術與裝飾藝術,看到人類文明的演進與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
4.西洋藝術區-西洋美術在藝術史上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奇美文化基金會從民國七十九年成立籌備處以來在西洋藝術的展示呈現方面,一直希望能完整的展現整個西洋藝術演進上的過程,因此在西洋藝術品上的蒐集,有系統地收集西洋藝術史上每一個時期與畫派具有代表性的畫作和雕塑,從西元三世紀古羅馬帝國的馬賽克藝術,到文藝復興、寫實主義、印象派和超現實主義等各派別的精采傑作在繪畫方面包括了油畫、素描、水彩、粉彩等創作,在雕塑方面亦包含大理石、青銅、陶土、石膏木材,石材等材質的創作,不論在品質或是數量上,都相當豐富多元。奇美博物館 於2001年開設南科館,藝術區在展示上,為了能在有限的空間中完整地傳達出本館西洋藝術的特色,特別精選多件各式題材的精采繪畫,從宗教畫作,肖像畫作到現代畫作均有涵括,在雕塑的選件上,亦安排了各種與不同型式的經典傑作,雕塑材質有大理石,青銅等,而題材更是廣泛。值得一提的是,奇美博物館在藝術區入口處,架設了一座深具藝術價值的拱門,讓參觀者在進入藝術區時,能感受到一股藝術殿堂所散發出來的引導氣氛,愉悅地迎接每位前來觀賞的貴賓,並為奇美博物館所收集的西洋藝術作一完美的呈現。 |
5.考古文物區-在台南科學園區內,共進行了道爺,五間厝、三抱竹、北三舍、五間厝北地點、南關里、右先方及石頭埔等八處地點的考古搶救發掘。出土的遺物包括有陶器、瓷器、石器、貝器、鐵器、各式的生態遺留等。而其涵蓋的年代從三百年前的漢人文化層、一千五百年至兩千年前的蔦松文化層,兩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前的黑陶文化、三千五百至四千年右右的牛稠子文化,到最早的距今四千五百年的大坌坑文化皆有所見,其中在奇美電子LCM廠區地表下7公尺的南關里遺址所出土者,即屬於園區最早的大坌坑文化遺留。此一完整的文化層序在台灣考古學中是極具意義的。台南科學園區跨曾文溪和鹽水溪之間,堆積迅速,其中奇美電子第二廠(LCM)內南關里遺址發現有現今台灣最早的米粒和狗骨,而道爺遺址內之舖陶群墓葬是台灣考古遺址中中少見的葬法;而從右先方的牛稠子文化延續至大湖文化中的北三舍、三抱竹、五間厝北、北三舍等遺址中所出土的甕棺,在質與量上皆是台灣考古中最豐富的。另外五間厝址出土有五百年左右的西拉雅文化遺留,也是現今有關原住民物質文化遺留最直接的證據。我們認為台南科學園區無論在科技,文化及自然生態上都其有優越的條件,不但在嘉南地區的考古有其特殊意義,在整個台灣考古上也有其重要的地位。
(以上資料,感謝奇美博物館所提供之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