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位於中和市錦和里中坑山腹(即石壁湖山或為碧湖山),標高一百二十公尺。創建於日治昭和元年(1926),由妙清尼師開山,採純佛教式建築風格,空山鳥裙,林蔭森然,古樸莊嚴,清雅幽靜,為北台灣著名之尼寺。不同於一般禪院,圓通禪寺純為女尼修行的佛門淨地,主要是以收容許多孤寡淒苦無依之女子為旨,希望為其建立一處可以寄託心靈之庇護所,為其建寺之旨意。其源由圓通寺的開山(首任)住持是妙清大師,妙清大師俗名林塗,從小信仰佛教,十四歲時奉命成婚,十六歲得子,二十三歲那年,因為看到當時許多孤寡女子悽苦無依,為幫助這些可憐的女人皈依佛門、潛修佛道,乃徵得婆婆的同意,自願出家,立下宏願為女尼創建一處苦修的地方,此即為今日圓通禪寺之由來。太平洋戰爭終止後,圓通寺仍續地增建,民國四十二年再經重修(今在寺牆下仍留有重修時拆卸下來石獅、石座、石印等物),至民國六十六年始完成今日的規模。民國四十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妙清禪師以五十五歲之齡坐化,圓寂時因身邊老尼不懂文字,未留下隻字片語傳諸後世。
(表 中和圓通寺歷史沿革總彙)
時間表 | 西元 | 史蹟 |
民國13年 | 1924 | 妙清尼師有心蓋一佛寺,盡心力找合適地點。 |
昭和元年(民國15年) | 1926 | 妙清尼師建中和現址,可遠眺五股觀音山,氣勢雄偉,因而決定於此開山,採純佛教式建築風格,古樸莊嚴、清雅幽靜,為台北縣著名之佛寺。。 |
昭和3年(民國17年) | 1928 | 初建造時,就地取材,挖山移石,首先完成功德堂(現今的極樂院) |
昭和8年(民國22年) | 1933 | 大雄寶殿落成,舉行盛大的安佛儀式。之後逐年完成東西廂房及祖師塔,而連接山門的前殿則在二次大戰終止後才陸續興建完工。 |
昭和9年(民國23年) | 1934 | 莊姓信徒獻殿前兩個石階旁的和式宮燈。 |
民國44年 | 1955 | 妙清尼師圓寂,享年55歲。 |
民國65年 | 1976 | 第二任住持達禪尼姑圓寂。 |
民國66年 | 1977 | 第三任住持達精尼師,共同策劃寺內未完工程,繼續興建,直至此時才完工。童年舉行落成典禮,圓通寺之建築,費時51年、三任住持方才完成。另外,前新光人壽董事長吳火獅捐獻寺門石柱前兩側之左獅右象石雕。 |
民國71年 | 1982 | 完成圓通寺圖書館一座,專供研究佛學之用。 |
迄今 | Now | 現任住持如慧法師,由中國佛教三藏學院畢業,學佛之餘,喜丹青書法。 |
圖1 圓通禪寺 |
圓通寺傳承自大乘佛教曹洞宗派,建寺之時又正逢日據時期,當時日本建築界,為融合日本傳統、西洋文化及台灣傳統建築之三種風格建築,此時期的台灣也受此風影響,有「和洋融合」的特色。除此之外,建材全採用淺色大理石板為牆,以就地取材的砂岩石塊為台基,經久耐用。屋頂使用黑色的日本瓦,經久耐用。一樑一柱是羅馬柱,大雄寶殿神龕內花紋呈現巴洛克的裝飾趣味,台灣式的建築未見雕龍鏤鳳或金碧輝煌,為樸實無華,景觀莊嚴而靈秀的純佛式建築。整體而言圓通寺的建築乃順著山勢地形,座南朝北略西,整體建築配合山勢,格局完整,表現出佛寺的莊嚴氣氛。
一.大型洗石子雕塑
圓通禪寺門前,有兩座大型洗石子雕塑,乃民國六十六年,前新光人壽公司董事長吳火獅捐贈。右邊是文殊菩薩的座騎火獅,姓情威猛;左邊是普賢菩薩座騎青象,神情溫柔。二者皆栩栩如生,剛柔並濟,鎮守寺門前,更顯佛門肅穆氣派。
二.看一樓山門、發現其內奉祀彌勒佛
為人喜愛的笑口常開的彌勒佛正坐在山門裡,大肚能容,袒胸露腹,箕踞而坐,手掐唸珠,笑口常開,故為「悅爾眾心」。
三.看前殿
1.屋深分上下兩層,在第一層的大理石壁上,利用各式洞窗、門框,形成一幅幅的「框景」,頗富情趣。
2.前殿外部的牆身上共有六幅月洞形成及一對橢圓形的陶塑,其內容傳達出傳統中國人心中最大渴望。如左右兩壁的主題是「鶴鹿同春」,(配以松、竹),象徵延年益壽;正面的一對則是喜(鵲)上眉(梅)梢。
3.佛教傳說世尊釋迦牟尼佛初生時,即能說話,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作獅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並往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蓮。圓通寺前殿寬正五間,殿內一尊釋迦牟尼童像,站於七朵蓮花之上,即以表徵此一傳說,殿前開一大型洞窗,正好可觀看整個中和大地與台北平原。
4.前殿有了然居士劉啟光所題的「五蘊皆空」左右兩側是「法輪常轉」反「妙諦覃專」匾,匾座劇成螃蟹,意指科舉狀元及第,蝴蝶則代音如福耋。
四.看大雄寶殿建築結構
1.越過前殿的中庭,即是大雄寶殿,由於仿日本神社,正殿無法直接進入,需從旁階梯迴繞而上,總面寬亦為五間,殿內三間,正面及左右側三邊設郎。
2.殿前燈柱也充滿日本式風格,燈柱後昭和二字隨時間流轉,已遭塗改。(圖4)
3.殿前六根圓形大石柱,從柱形上來看,不像中原建築一樣使用「收分」(也就是柱子不會從頭到尾同樣粗細),柱頭細部裝飾則採用文藝復興式的浮雕,並採雙對應方式呈現。(圖5)
4.屋頂樣式仿日本神社建築,為重簷歇山,烏瓦也是日本人喜愛的古樸顏色。(圖6)
5.而屋簷角落三角形雲紋裝飾,建築學上稱它做「惹草」,相當美麗。
6.大雄寶殿立於一米多的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殿外牆壁全是石材結構。
7.另外,殿內圓窗與窗緣採用歐式浮雕,展現巴洛克風格,花紋細緻美觀。(圖7)
8.大雄寶殿中門有對聯曰:「圓明法界三摩諦,通達宏機五蘊空」,辛未年時(民國二十年,1931)應為大雄寶殿的完工年代,左間額題「佛道」,有對聯曰:「文化遍三千法輪常轉,殊恩施萬姓航渡迷途」;右門額上題「禪門」,對聯曰:「普濟有情廣佈菩提種,賢愚無相顏施般若門」,字裡行間流露此佛陀的慈悲。
五.看祭祀
1.殿內供奉三尊金身大佛像,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右邊是文殊菩薩,左邊普賢菩薩,皆高二丈餘。神龕均為巴洛克建築。(圖8)
2.三尊金身大佛像旁,另有兩大護法,左邊是伽藍尊者,右邊是韋陀尊者,兩位尊者身旁象形石上分別掛著晨鐘及暮鼓喔!(圖2)
六.東西廂房
兩側廂房牆壁都是用石塊砌成,非常牢固,在日據時代,為關犯人的監獄所在;如今為女尼們禪修、居住的地方。
七.祖師塔
位於一道長廊後方的祖師塔為印度式建築,融入中傳統建築中。目前其功能是靈骨塔。塔外的兩支樓梯,成為垂直和水平相接的兩個轉軸,從塔的二樓延伸入長廊底部,在空間上塔與長廊產生流動性,彼此融為一體。(圖3)
八.極樂院
大雄寶殿右方,便是最早破土興工的極樂院,原名功德堂,是中國式的磚造建築,民七十年改建成現在的水泥建築。極樂院一樓的功德堂供放神主牌位,二樓則為彌陀閣。
可搭乘下列公車或搭乘「捷運接駁公車」,在「大同公司」站下車。
白馬寺 北聖宮 碧河宮 保慶宮 慈安宮 慈雲寺 東德宮 道行宮 南山福德宮 福和宮 貢噶精舍 廣濟宮 觀音禪寺 海山宮 竟南宮 金山禪寺 樂墘宮 樂天宮 力行福德宮 南山放生寺 南山觀音寺 霹靂宮 溥濟宮 三介廟 上寶禪寺 秀福宮 天修宮 無極宮 圓通寺 中興福德宮 紫竹寺 總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