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址 主祀神祇 副祀神祇 創建年代 簡介 建築大觀 交通地圖
正殿奉祀開漳聖王,及左祀侍衛馬倉仁、右祀李右令。
該宮建物面積161坪,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及清光緒六年(1880)重修過,民國五十四年(1965)重修內部,民國七十六年整修過屋頂,成為目前現況。目前位於中和市鬧區廟口夜市中和路的廣濟宮,為清代乾隆年間淡水廳擺接堡中13庄(包括今天板橋、土城、中和及永和等)漳州移民所建。廣濟宮歷年重修多次,但觀察廟內細部建築,仍然能看到光緒年間就冒,感受到古廟的靜謐及風采,香煙裊裊,信徒絡繹不絕。廣濟宮內約五尊媽祖、分別雕自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溪北天興宮、新港奉天宮和北港朝天宮,因此每年農曆十二月六日必須啟程返回五地進香,至次年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方始移駕回宮,此為廣濟宮一大特色。該宮為慶祝開漳聖王聖誕,於農曆二月十五日前後舉辦一連串的祭祀活動,祭典自農曆二月十三日開始,十四日下午拜斗科,十五日上午舉行祝壽聖典,同時敬天,並舉辦祈安禮斗法會,祈求全境平安,至十五日下午始宣告結束。在這段時間內、由全境信徒及呂姓、陳姓、范姓、林姓、張姓等信徒、獻納歌仔戲或電影娛神,這些以同姓為單位所獻納的戲劇節目、稱為字姓戲。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聖誕,廣濟宮除了隆重的祭祀活動之外,尚有賽豬公繞境活動。
(表 中和廣濟宮歷史沿革總彙)
時間表 | 西元 | 史蹟 |
乾隆年間 | 1757 | 早期的漳州移民所建造,初期為土牆結構及茅屋。 |
嘉慶16年 | 1811 | 五月由地方信眾籌錢重建。 |
同治10年 | 1871 | 辛未蒲月立,正殿秀面的一對龍柱上的落款年代。 |
光緒6年 | 1880 | 三川殿樓面石刻及正殿四點金柱,均有「光緒陸年」及「光緒庚辰」的落款年代。 |
光緒辛巳年 | 1881 | 三川殿中門門楹落款年代由此可佑廣濟宮在光緒年間這一次的興建時間至少花了二年亦透露出當時的營建順序。 |
昭和元年 | 1926 | 三川殿中門門額中書「廣濟宮」,左側書「大正丙年春月立右側書」,「弟子劉蘭亭、 黃智武企敬獻」,此二位必是當時參與修建的重要人物。 |
民國42年 | 1953 | 左右廊牆面石碑中有重修記錄。 |
民國57年 | 1968 | 左廊牆面石碑中記錄當年重修包括油貼金、屋頂翻修及磨石子地坪。 |
民國74年 | 1985 | 重新整修屋頂部分牆堵以新作石雕裝修。 |
民國76年 | 1987 | 正殿員光門石楣落款外牆壁面貼二丁掛,整修過屋頂。 |
圖1 廣濟宮實景 | 圖2 廣濟宮地圖(略圖) |
廣濟宮座東北朝南,面寬三間,為兩殿兩廊式,兩殿指的是前殿與後殿,這種型式是台灣地區典型的中型寺廟,以傳統木作為主要結構體,飽滿緊湊的木構件表現出漳州匠派,據傳與福和宮相同,是中和員山的名匠陳應之族人所設計的廟宇。(圖3)
一.看三川殿(又稱前殿)
1.在右為母獅閉口懷抱幼獅;左是公獅開口腳踏綵球。
2.三川殿前龍柱為近年所雕刻,式樣繁複。
3.中門兩側的石堵,為光緒年間保留下來的作品,是難能可貴的古蹟。頂堵以人物為主;身堵以四隻軟團蠣虎盤結成八角窗,四個角落雕蝙蝠,意即四蝠取「賜福」之意;腰堵為兩隻相向的淺雕螭虎;裙堵則左為雙龍搶珠,右為猛虎下山。(圖4)
4.進深用四柱十一架,架內使用二通三瓜。
5.前後步口均安放獅座,獅座是一種木雕式的結構,若仔細觀看左右細木作雕刻型式,會發現有所差異二道是光緒年間流行的「對場作」。
6.大通下雀替使用鳳凰,卻不作常見鱉魚,是為其特色。
二.看正殿內部結構
1.正殿用于柱十九架,於點金柱與前簷柱之間多加一根副點金柱,使正殿顯得特別高敞。
2.架內用三通五瓜,由拱與斗結合的疊斗安排的井然有序。
3.兩廊則使用了四架的捲棚結構。
4.正殿秀面的一對龍柱是廟中最古老的石雕,落款「辛未年蒲月龍溪信土歐大候」即指同治十年(1871),其單龍纏繞八角柱身一圈,尾部成雙S附貼在正面,八仙人物分別站於左右二柱,充份表現出清代晚期的龍柱風格。
可搭乘下列公車或搭乘「捷運接駁公車」,在「中和農會」站下車。
白馬寺 北聖宮 碧河宮 保慶宮 慈安宮 慈雲寺 東德宮 道行宮 南山福德宮 福和宮 貢噶精舍 廣濟宮 觀音禪寺 海山宮 竟南宮 金山禪寺 樂墘宮 樂天宮 力行福德宮 南山放生寺 南山觀音寺 霹靂宮 溥濟宮 三介廟 上寶禪寺 秀福宮 天修宮 無極宮 圓通寺 中興福德宮 紫竹寺 總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