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 but but)在過去幾位著名民族音樂家黑澤龍潮、許常惠、呂炳川等人的研究中,幾乎都有同樣一個演唱模式,不過由於布農族社會組織的變遷及歷經多次遷移所產生的種種變因,使得pasi but
but從組居第行程的基本演唱模式,逐漸隨著血緣、地緣的擴張而演變成今天各種不同的變體。 「祈禱小米豐收歌」
布農族pasi but
but的演唱模式,大致上以高音(mahosgnas)、次高音(Manda)、中音(mabonbon)、低音(lannisgnis)四個音高觀念為基礎。由高音部先開始,以「U」發音,接下來其他聲部一個一個慢慢加入,高音部領導著所有人緩緩上升,等到高音部自己認為已快達到所謂天神最喜歡的高度,高音部其中一人會有如脫軌似的往上高四度呼喊,這是結尾的預示,之後便唱至最高的音域,停在完全五度──這個完全協和的音程狀態,pasi
but but才告正式結束。
當然目前仍有許多布農族按照以上嚴格的唱法來演唱pasi but
but,不過還是有一些布農族因為各種外來因素,而演唱變體的 pasi but but。最常見的就是結尾沒有預示性的呼喊,甚至還有在開頭加上類似飲酒歌的動機(這是非常少數,目前只在台東霧鹿郡社群發現過),以下收錄的這首pasi but but也是一首變體。
但是話說回來,布農族pasi but but的傳承,還是靠著基本的模式,藉著口授心傳,代代流傳下去。從祖居地到移居地,從以前到現在,布農族人並沒有放棄原有的「根」,只是時間地緣的影響,塑造出新的pasi but but,但我們仍可以從繁雜的變體中,找尋它原有的面
貌及外在的變因。尤其在今天西方外來文化洗禮下的社會,老年人的凋零已成為文化延續保存的重大危機,如何讓這一代的布農青年了解其演唱模式與方法,已成為首要工作。因此最原始的pasi but but基本模式更成為不可或缺的方法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