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參與這次的活動對我們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不論是學校教學課程上,或是日常生活中,都有更深的體悟,可說是收穫滿滿的一次珍貴經驗。

  1. 在進行專題計劃和整理資料的時候,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原來,學校學到的知識在實務運用上能提供如此多的助益,例如資料彙整,能培養在課堂上統整重點及彙整課程大綱的能力;蒐集資料,則是能幫助我們在學校作業上更加提升效率及完整性;報告能力,讓我們在課堂上進行報告的時候能有更順暢的口說能力;網頁製作,提升我們的資訊運用能力,也讓我們獲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2. 在撰寫文字的時候,由於網頁需要精煉的文字,當同學分工合作撰寫之後,還必須彼此校正,以求完善,讓我們習於互助合作,追求品質的提升,對大家都是很深刻的成長體驗。

  3. 一開始,我們對於燈籠藝術完全不熟悉,但透過勤查資料之後,才漸漸地了解燈籠這門藝術。經過參訪後,我們也深深地佩服吳敦厚老先生的技術以及對燈籠藝術的執著。而我們想到,網路無遠弗屆,可以透過網路將這項傳統工藝發揚,讓燈籠藝術的美感動更多的人,而且對吳老先生維護傳統藝術的那分堅持感動。

  4. 這次活動中我們覺得最重要的是團隊合作,不論什麼事大家都要分工合作才能順利完成,一起討論、一起查資料、一起督促彼此、甚至一起笑鬧,活動進行著,我們的默契也增長著。

  5. 因製作網頁需要大量的資料,而資料有許多種,像是書面資料、網路資料、影音資料、雲端資料以及採訪記錄,因此資訊設備是我們的一大助手。採訪當中,需要將珍貴的每一分一秒記錄下來,所以我們利用智慧型手機來錄音以及相機等工具記錄採訪的過程,除了儲存在記憶當中,也留下了實際的記錄,而要將資料歸納整理做成網頁,為此我們也多學了好幾個未曾謀面的網頁軟體以及圖片編修軟體,在討論當中,分享彼此所知的資訊,我們的資訊能力也進步了不少呢!

 

一、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是怎樣符合「台灣網界博覽會」的目標與宗旨?

參加網博活動過程中,與學校課程的結合:

1. 切合九年一貫教學基本理念 :

  教育部公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其課程的主要目的即在於:「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 強調課程應以生活為中心,尊重個性發展,培養主動探索與反思能力,希望進一步積極推動主動關懷社會、環境和自然,並對自我鄉土文化有深層的了解與認同,對其他文化也能尊重和欣賞。

  本研究專題「張燈結綵薪火相傳-國寶燈籠大師吳敦厚」之研究目的,旨在藉由探討、採訪的過程,了解吳敦厚老先生除了以他深厚的功力繪製燈籠藝術,使我國的傳統文化揚眉國際,並探討他願為了維持傳統技藝四處授課的精神,也為文化的傳承搭起一座堅毅的橋樑,這種熱愛傳統技藝的精神,讓我們感佩想要更了解吳老先生的藝術世界。燈籠代表著傳統生活歲月的軌跡,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架構的進步,這些傳統文化遺產,漸漸地被我們的社會所遺忘,這讓人覺得十分可惜。在台灣,鹿港是少有的藝術家之鄉,有許多薪傳獎、工藝獎得主,也有自成一家的手工藝家,都值得喜愛傳統手工藝創作者作一趟知性之旅。藉由這次的研究涉入自己家鄉之優良傳統文化藝術層面,讓我們得以觸及自己周遭生活環境、風土人情,了解燈籠的文化背景、源流,由認識、欣賞,更進一步產生認同,在研究過程中,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正符合九年一貫的教學理念。

2、語文領域 

甲、國文
(1) 在構思網頁標題時,以及撰寫網頁內容的過程中,查閱字典,對於文字有更廣泛的了解。
(2) 訪談心得及網頁內容撰寫過程中,可提升寫作能力。
乙、英文
(1) 外交部提供的相關資料有部份是英文的,因此我們需要將這些英文資料翻譯成中文,就必需多方面的查閱單字及文法,使用英文拓展查詢資料的範圍。

3、數學領域

在探討燈籠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燈籠彩繪需要考慮到精準度、比例大小和角度等等,因為一旦下筆則無法更改,一筆失敗整個燈籠就失敗了,因此需要仔細思量才能下筆。

4、自然領域

燈籠需要有一定空間保持空氣的流通才能點燃燭火,我們學習到可燃物、
氧(助燃物)、熱能(溫度)等理化課程內容。

5、社會領域

甲、歷史
(1)了解鹿港古鎮文化內涵與背景。
(2)認識燈籠藝術文化與發展。

乙、地理
(1) 尋找主題時,探討鹿港鎮藝術文化分佈情形,並了解在地地圖與經濟地理。
(2) 了解不同地區燈籠的相關知識。

丙、公民
(1)有關著作權的相關法律。
(2)在地藝術文化的社會貢獻。

6、健康與體育領域

燈籠這門藝術,需要有良好的身體,因為一個作品得要好幾十天甚至是一年的時間才能製造好,十分的耗體力、眼力、耐力及穩定性,其中的製作過程需要超人的毅力與恆心。

7、藝術與人文領域

(1)藝術: 可以從精細的畫工、飽滿的色彩、細膩的觀察力及充滿創意的設計感中看到追求完美藝術的態度與精神。
(2)人文: 燈籠藝術可展現靜態與動態之美,藉由它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所見所聞及生活趣味。
(3)綜合活動領域: 在製作燈籠作品時,須有純熟、精細的手工與高度的藝術技術。

  透過這次的活動,我們學到了許多學校課程之外的知識,像是燈籠藝術的內涵、美感、發展以及技巧,還有資訊方面的新知,也提升了審美能力,更期待能發揚燈籠藝術,像是賈伯斯說的:「求知若飢, 虛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知道的知識永遠不嫌多,還有更多等著我們去探索

 

 

二、我們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 資訊科技工具種類 功用
1. 錄音筆 錄下訪問內容
2. 攝錄影機及相機 錄下與訪問過程以及與訪問人員合照
3. 印表機 列印問卷
4. 電腦、筆記型電腦、光纖網路 上傳下載資料檔案及網頁製作
5. 電話 討論、通訊聯絡
6. 智慧型手機 協助錄音及拍照
7. 隨身碟 所有的檔案都是大量資料,為了能隨時儲存參訪資料,這時就需要大家的隨身碟。
8. 掃描器 掃描吳老先生珍貴的舊相片及相關資料

三、我們使用的電腦軟體

軟體名稱 功用
Word 文書編輯
KompoZer 網頁製作
Namo 網頁製作
PhotoCap6.0 照片編輯
PhotoImpact 照片編輯

四、參考與建議

  針對本專題研究方案,除了本隊的團隊精神及全力心血付出之外,我們也拜訪了吳老先生的公子,如吳榮鑾先生、吳榮仁老師及國寶大師吳敦厚先生。鑑於網路上所搜集到的資料的雷同性,我們想要了解不同人心目中的吳老先生,並且了解吳老先生的燈籠之美,他們都是盡其所能地幫助我們,讓我們獲益良多。首先謝謝吳榮仁老師兄弟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們的採訪,並分享許多他們兄弟從小到大看在眼中的吳老先生真實面及父親給他們的影響,給了我們許多的鼓勵及支持。

  吳榮鑾先生慷慨地將自己搜集的珍貴資料展現在我們眼前,吳榮仁先生又不厭其煩地與我們分享他心目中從小到大的父親形象,並提供我們機會親手進行燈籠彩繪等動作,就算我們笨手笨腳,依然和顏悅色,讓我們減輕不少壓力,在愉快的氣氛中,看著自己畫出來的作品,非常有成就感,十分感謝他的教導。

五、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我們產生了甚麼樣的影響及衝擊?

  民俗技藝與傳統工藝,不僅具有文化價值,也是陪伴許多人長大的兒時回憶。元宵節的提燈是我們兒時最美的記憶,但在這工商發達的年代裡,元宵節的提燈已經由電子產品代替,失去了傳統的美,藉由這次的採訪活動,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慈祥的老人為了傳統技藝保存的努力,也看到一個父慈子孝的家庭,由於環境的變遷、科技的發達、3C產品的普及,人們工作的繁忙,許多傳統技藝已漸行没落,為了對傳統燈籠藝術的更加了解,我們決定以吳敦厚先生為主題進行研究,探討燈籠文化的一切,並藉此提倡燈籠文化,也激發人們對傳統燈籠藝術的了解,吳老先生為了喚起大家對傳統藝術的熱愛與支持,也了推動傳統技藝四處授課,他的授課不僅具有「教育」的功能,更具有「薪傳」的意義,找回原本屬於我們的文化。

六、發現、教訓和驚奇

(1)關於美
  身在鹿港,到處都見的到燈籠作品,藉由這個專題研究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關於燈籠,也看到我們鹿港傳統文化之美。

(2)我們的資訊素養
  本專題研究是用網頁的形式來呈現,所以需要運用很多資訊科技,為了能純熟的使用這些資訊設備,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各種相關的軟、硬體工具,於是,大家從做中學,不僅豐富了電腦知識,更靈活地運用相關電腦產品,個個都成了電腦高手!

(3)對於喜悅的分享
  台灣的傳統藝術是我們的無價之寶,我們不僅要懂得珍惜,更要把它傳承下去。藉由專題研究,我們把心得與他人分享,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架構的進步,這些傳統文化遺產,漸漸地被我們的社會所遺忘,這讓人覺得十分可惜。經由便利的網路世界,我們將燈籠文化資產發揚光大,相信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們透過我們的專題研究,將看到台灣另一幅美麗景象,而世界各地的人們也將從我們製作的專題中,對台灣有更新的認識。

(4)這項專題研究計畫給了我們的教訓
  我們發現製作專題的過程中,工作進度安排得不夠好,所以到後來趕工真是要人命,以後,事前的規劃及充分準備是一定要做到的,還有,找夥伴也是一門功課 。

(5)產生的驚奇: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我們從陌生到熟悉,學到了資料整理的功夫、網頁製作的技巧,我們也經歷了挫折、低潮、互相鼓勵、彼此成長的過程,用盡心血得到吳老先生燈籠藝術的認識,製作過程的教訓,以及視野的開拓,雖然犧牲了睡眠、娛樂時間,但是看著成果一點一滴地完成,所有的辛苦早已化為一股雲煙。每一盞燈籠都是吳敦厚老先生的精心傑作,其中包含了他多少的心血,絕非金錢所能衡量,在這些藝術瑰寶背後,藏著一顆樸實寧靜的心靈,默默傳承民俗藝術,更值得我們細細體會。總之,我們很高興能將這些美好的事物,透過網頁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也能欣賞這些美麗的藝術及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