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由來

碧雲寺第一代開山祖師為釋應祥禪師,他在清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由福建省泉州府開元寺奉請一尊觀音佛祖聖像渡海來台,隨後遍遊南部各大叢林,尋找更適合參禪悟道的環境,最後於枕頭山下(今台南市白河鎮仙草埔)暫且落腳。

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釋應祥禪師因在大仙寺修行期滿,而想要找尋其它靈修參禪之地,遂選擇枕頭山南麓半山腰處一「半壁吊燈火」靈穴,將觀音聖像迎移其間,他獨自上山草建茅堂,即為碧雲寺之前身。

    隨後有安溪、土庫、番社(今台南市東山區)儒生林啟邦等人,因仰慕釋應祥禪師學養品德,而前往拜師苦讀,後於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年)應試登科。為了感佩觀音靈佑,便合資大銀千兩,購買當時師徒所開墾的田地(俗稱九股仔,今碧雲公園),並於嘉慶十三年(西元1808年)正式興建,捐作寺產,取名「碧雲寺」。之後因為碧雲寺財力拮据,故陸續歷經嘉慶、咸豐及光緒等年間才依序興建完成。

    道光十二年(西元1832年)發生張丙之役,碧雲寺受到嚴重波及,慘遭焚燬。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因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在台灣本島發生乙未戰爭,林添丁等人號召同志據碧雲寺抗日,卻寡不敵眾,寺宇也被焚毀。因日明治時期連續發生兩次大地震,寺廟又遭浩劫,大半寺院倒塌殘破。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與大仙寺分寺拆產,各自獨立,並改由番社庄長陳按察等人負責管理和修建。

民國三十八年後的數十年時間,陸續興建清虛宮(天公廟)、地藏王寶殿、三寶殿等,並成立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董事會。而民國八十九年縣政府研擬修護計畫,於民國九十四年整修完竣。

IMG_0169
▲火山碧雲寺

 

參考資料:

1.火山碧雲寺全球資訊網>(http://www.bys.org.tw/

2.維基百科 火山碧雲寺>(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AB%E5%B1%B1%E7%A2%A7%E9%9B%B2%E5%AF%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