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導覽員
◎香路古碑
於六溪公廨路前之古碑,為指由香路之方向,即六溪前往碧雲寺的古香路路徑。
◎碧雲寺
碧雲寺的第一代開山祖師為釋應祥禪師,他從福建奉請一尊觀音佛祖聖像來台後,自行上山在此草建茅堂。後來由林啟邦等儒生在嘉慶十三年(西元1808年)正式興建,稱為碧雲寺。碧雲寺是座佛教、道教、台灣民間傳統信仰兼祀的寺廟。目前碧雲寺分成四大部份-「正殿」供奉觀音佛祖、「三寶殿」、「清虛宮」、「地藏王寶殿」。現存的建物多為日據時期修建,但仍保存傳統閩南式樣及日式之混合風格,營造手法及技術,非常有地方特色和建築技術的價值。近年已被評定為國定三級古蹟。
◎碧雲公園
碧雲公園位於碧雲寺之下方,此地相傳為儒生林啟邦等八人及書僮應試登科後,九人為感謝觀音保佑,於是合資購買當時師徒所開墾的田地,俗稱「九股仔」。由碧雲寺的木棧道可抵達碧雲公園。
◎蓮花石洞
寺前的「碧雲公園」之地有兩塊巨大岩石,東邊一塊是「蓮花石」,西邊是「學地」。蓮花石是塊裂開的大岩石,裂縫中原本有形似含苞待放的石蓮花倒掛於洞壁上,現在已經沒有了。
◎學地
相傳清朝儒生林啟邦等八人及一位書僮,仰慕應祥禪師德學前來拜師,選擇這個大岩石頂結廬苦讀,嘉慶十一年,林啟邦等人學成下山往福州赴考省試,結果連書僮共九人悉數登科,故後人稱此大岩石為「學地」,俗稱「學仔地」。
◎出米洞
出米洞就在山門南側外面,兩塊岩石夾縫底下的一個小洞。相傳從前出米洞會自動漏出米來,恰巧是夠寺中使用,後來有位貪心儈人偷挖了一整晚並將米佔為已有,從此出米洞就不再出米了。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切勿太貪心。
◎玉枕龍泉水
奉觀世音菩薩指示,開闢一座玉枕龍泉水與十方善男信女廣結善緣。農曆99年2月19日早上9:00啟用。取水可以祈求闔家平安、身體健康。
◎枕山翠曉
枕頭山古稱「玉案山」,又名「玉枕山」。碧雲寺的後山是枕頭山脈的一座山頭,山巒上林木茂盛。遠處山頂上原本聳立著一顆「風動石」,民國七十年已被石灰公司炸落。
◎水火同源
水火同源位於枕頭山西南方,由於地質構造特殊,山壁有天然氣冒出,點燃後火焰永不熄滅,而山壁隙縫同時又有泉水涌流,於是形成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特殊景觀,被稱為台南縣八景之一。這種天然的特殊景觀,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大自然定律,也吸引了眾多旅客特地前來參觀水火共容奇景。傳說中在遠古時代,火龍與水虎兩獸相爭、大打出手,結果兩敗俱傷,火龍化為火,水虎變成泉水,成為今天看到的奇景。
參考資料:
1.<火山碧雲寺全球資訊網>(http://www.bys.org.tw/)
2.<維基百科 火山碧雲寺>(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AB%E5%B1%B1%E7%A2%A7%E9%9B%B2%E5%AF%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