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治時代(1985∼1945)之間,因為鐵路淡水支線建設,在竹圍設置竹圍站,帶動竹圍發展,人口數逐漸增加,但當時竹圍地區可耕土地有限,大部分的居民都是以半農業半漁業的生活型態,漁業以淡水河的捕撈為主,在農業就是開發樹梅坑溪沿溪的土地,開發為梯田,樹梅坑溪的水資源有限,為因應在旱季雨量不足及農田灌溉的需求,積極的建設水利灌溉系統。
樹梅坑溪的水源主要以面天山水系為主,另外就是設置水道溝渠引貴子坑溪的溪水至小坪頂,由於集水區的水量不足以供應農田所需。小坪頂地區的供水系統主要是以面天山在小坪頂的水道及部分的湧泉,並建設儲水的大水塘,現在僅存國華高球場的大水塘、小坪頂的大水塘,當時的小坪頂灌溉系統主要的蓄水池 。溪水的流向,分別注入小坪頂的大水塘再流經小坪頂農田,再流到下方的樹梅坑溪,另一條是流到國華高球場的大水塘,流往吳仔厝農田,再樹梅坑的上方的坡地與樹梅坑溪會流,並 再沿著樹梅坑溪兩側建置小型的水塘,現在還有部分殘存。
樹梅坑溪到下游地區後(現在的樹梅坑169號),有設置水閘門,將樹梅坑溪的溪水,利用水道與埤塘灌溉竹圍三角平原的水田與飲水,現在存在的水道,樹梅坑(磚仔厝)附近的水道,及在農業區內僅存的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