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網頁內容 》來台初期》傳染病

傳染病

蘭大衛來台時期的流行疾病:

(1)鼠疫:
臺灣第一次正式的鼠疫疫情報告出現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由來自廈門的帆船,將鼠疫傳入安平港及臺南。同年九月,該病由淡水,傳入臺北。第二年,鼠疫流行鹿港,其後蔓延全島。根據官方統計數字,1897年至1901年五年間,鼠疫病患者有10,175人,死亡者7,922人。其後五年(1902-1906年),鼠疫流行達到頂峰時,患者13,343人,死亡者1,063人。雖然醫務及有關人員,致力防範,久久無法杜絕鼠疫流行,原因在臺灣與海峽對岸中國貿易,帶有病菌的華人商船,來到淡水、鹿港及安平三港口,再由三港口,鼠疫侵入北、中、南部臺灣。以後幾乎年年發生,而且是1920年代之前各種法定傳染病中死亡人數最多之一種。但隨著日籍學者來臺研究,以及總督府新設的防疫機構與研究單位的努力,到了1920年總督府正式宣布臺灣本土的鼠疫已經根除。

(2)天花:
天花之為害,雖然不及鼠疫及霍亂之大,但是該病害持續較久。最嚴重是明治三十年至明治三十四年短短五年間,患者1,758人,死亡95人。大正6年至大正十年的五年間,患者人數也達1,314人,死亡330人。其後,患者及死亡人數銳減,但是昭和十二年至昭和十六年的五年間,仍有天花患者76人,死亡15人。

(3)霍亂:
明治三十五年至明治三十九年(1902-1906)五年間,臺灣霍亂病患者747人,死亡者614人。大正八年(1919年),霍亂流行最嚴重。中國船客帶來病原,結果在臺北、臺南、澎湖等地流行,患者3,836人,死者2,693人。日本內務省在大正八年(1919)八月九日宣布臺灣為霍亂流行地區;所以臺灣總督府研究所開始製造預防藥劑,推行預防注射;為啟迪民眾的衛生常識,還印製霍亂預防宣傳單,公告各處,且分送預防要旨到各家各戶。此外,也委託地方官廳的警務人員、公醫和開業醫師等,舉辦衛生演講會或放映衛生宣導電影,以普及人民對衛生的知識,達到遏防霍亂的目地。次年,從前感染而帶菌者,是疾病流行的根源,霍亂再度流行,但限於臺中以南的西部地區。其後20年間,因防遏得法,病患總人數不到50人,死亡者僅22人。

傳染病成功控制後,臺灣的公共衛生工作進入另一階段-預防。

資料參考

隊員江紫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