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背景
1858年簽訂天津條約,臺灣開放安平、滬尾。外國商輪陸續來臺,西方傳教士的腳步也陸續跟進。而現代醫療正是此時經由西方傳教士來台傳教而傳入台灣,以1895年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兼醫師馬雅各(Dr.J.Maxwell)為先鋒,是首位來台傳教行醫者,開啟台灣醫療傳教之門。
繼馬雅各之後,馬偕、盧加閔、蘭大衛等多位傳教士陸續來台進行醫療傳教工作,分別在南部(台南舊樓醫院)、北部(淡水偕醫館)、中部(大社醫館、彰化基督教醫院)開設醫院,為台灣醫療的發展奠定基礎。對醫療傳教士而言,治療病痛不只是慈善的行為,還有很深的宗教意涵;因為聖經記載,耶穌基督曾多次行神蹟治療病患,醫療傳教可以說是效法基督的行誼。
時間 | 事件 |
---|---|
西元1895年 | 英國長老教會宣道會派三位宣教師:蘭大衛醫生、梅鑑霧牧師、廉德烈牧師來台,10月22日自英國出發, 12月18日 扺台灣台南 |
西元1896年 11月 | 蘭大衛擔任台灣醫療宣教師。以彰化教會禮拜堂作為診察治療之所在,開始在彰化從事醫療傳道的工作 |
西元1897年 | 與梅鑑霧牧師赴大社開社醫館並宣教,開始招收醫學生 |
西元1900年5月 | 暫關彰化醫館前往大社行醫宣教,兩個月後,民眾列隊歡送回英休假 |
西元1902年5月 | 蘭大衛患嚴重痢疾腹瀉暈倒,赴台南汕頭醫療 |
西元1904年5月 | 蘭醫師與梅牧師到大社開辦臨時診療所 |
西元1904年7月24日 | 蘭大衛再度因痢疾病導,經建議赴澳洲修養 |
西元1905年1月 | 自澳痊癒回彰化,奉獻擴建醫館並籌建蓋新容約650人的大教堂(彰化教會)。 |
西元1906年 | 返回英國休假 |
西元1907年10月19日 | 單獨返回彰化,投入蜂擁的病患診療與手術。二層樓醫館建築竣工,醫館正式命名為「英立彰化基督教醫院」 |
西元1908年 | 台南新樓醫院馬雅各二世回國休假,蘭醫師赴台南代其遺缺,直到1909年10月才再返回彰化醫館 |
西元1909年12月6日 | 彰化醫館再度開張,新建樓房附設禮拜堂 |
西元1912年11月2日 | 淡水領事館,與連瑪玉姑娘結婚 |
西元1914年12月1日 | 蘭大弼於醫館出生,蘭醫師夫婦奉獻他將來為醫療宣教師,蘭大弼於四十年後任彰基醫院院長。 |
西元1915年4月 | 赴小琉球醫療與宣教 |
西元1916年2月 | 返英國休假,適逢一次世界大戰無法返台,蘭大衛轉至倫敦熱帶病研究所醫院工作 |
西元1919年2月21日 | 返回彰化 |
西元1919年秋 | 洪伯祺女士首位專業護士至醫館服務,後於1921年11月29日與梅鑑霧牧師結婚,一同宣教服事 |
西元1923年 | 馬偕護理師烈以利女士借調至彰化醫館服務,整頓並訓練在第少女護理工作 |
西元1923年 | 獲日本貞明皇后賜予同情貧苦的御歌「御賜匾」,4月16日,日本太子代替天皇抵台視察,蒞台期間曾召見蘭大衛醫師,致贈銀杯,表彰蘭醫師為台灣醫療的貢獻 |
西元1923-1925年 | 返英國休假,並至愛丁堡大學醫學院進修,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
西元1925年10月 | 與新派護士高茗西女士一同返回彰化醫館 |
西元1927年 | 因日本禁設"外國"醫院,不准彰基等建新醫院,蘭大衛轉而擴增醫院設備與軟體環境改善 |
西元1928年 | 蘭醫師割其夫人小腿四塊皮膚,為台灣兒童周金耀腿部植皮,是為「切膚之愛」 |
西元1931年10月 | 返英休假 |
西元1932年12月 | 留下蘭大弼在倫敦醫院服務學習,接眷返回彰化 |
西元1936年3月1日 | 蘭大衛醫師生退休送別會 |
西元1957年10月11日 | 蘭醫師在倫敦因車禍負傷,46天後逝世,享年87歲 |
隊員楊詠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