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飼育之初

 

準備篇 養水篇 小鱟日誌 小鱟養殖說明會


1.準備篇

 

以下資料取自鱟小鱟FB社群

而我們的魚缸利用的是外掛過濾加底材,大部分用海鹽調配
有時去海邊取海水的方式進行。


    在進行養小鱟前需準備以下四種要件:
1.容器  2.海水  3.底材  4.循環系統

(1).容器
建議選擇透明材質作為魚缸,以便觀察;但以方便性來說,各式材質容器都可使用,像是沒在使用的浴缸、洗臉盆。
避免使用深而窄的容器,這樣會不利於水體循環與曝氣,而淺盆容易潑灑,不易架設循環器材,小鱟需要的空間不必太大,一般而言8吋、12吋缸的大小,便已足夠。

(2).海水
準備好容器,接下來就是要準備海水,容易取得海水的途徑有三種方法:
2-1自行前往海邊取水,「請避開工業區海域」。
優點:自然海水本身就是天然水質,富含天然海水微生物,利於建立硝化系統。
缺點:不便取得、存放時間若拉長,水質會逐漸變糟,並要定時去海邊取水。
2-2前往水族館買水,可前往台北地區「水族街」尋找。
優點:方便取得,半天然水質方便硝化系統建立。
缺點:不能確定店家海水水質情況。
2-3從水族館購買海鹽,調配人工海水,「一公升水需添加35克海鹽」。
優點:方便備製。
缺點:人工海水較難建立硝化系統。

而專家建議我們三個管道依飼養者生活習慣來調整使用,例如:剛開始設缸使用天然海水來養水,來建立硝化系統,並預備海鹽,以便在不便去海邊或水族館取水時,來使用人工海水。家中已經有海水缸的飼養者,可以從原有海水缸中,分出海水來設立新缸,或使用早已穩定的海水缸直接飼養。海水飼養環境,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培養硝化系統,設缸至水質穩定,需要1~2個月的時間。

(3).底材
因底材將會影響海水的化學性質,並且提供微生物生存的環境,以利硝化系統建立。
3-1材質:水族館可買許多不同種類底材,其中以「珊瑚沙」提供的海水化學性質較為自然,當然也可採用其他的底材,輔佐以珊瑚、貝殼等碳酸鈣來源作為擺設,用來調整水質,或是其他底材混合珊瑚沙使用,也可從海邊採集直徑1~2mm的砂礫。
3-2顆粒大小:顆粒大小以直徑1~2mm為佳。鋪設的底材能維持空隙,保持通氣,使底材中的孔隙利於消化菌的生長。專家建議用顆粒狀的底材,以珊瑚沙為例,可以使用1號到3號,也可使用更大的底材,但是表面仍建議使用1~3號,因小鱟有躲藏的行為,若顆粒太大,他們會翻不動底材,亦有可能身陷於夾縫之中。盡量避免用細沙或細粉狀的底材,孔隙太小,會使底層容易形成缺氧環境對於水質管理容易有不良的影響。
3-3底材厚度:依據顆粒大小,用過濾方式及容器大小,來選擇適合的厚度。一般而言,以5~10公分為佳;若是使用底部過濾,可使用較厚的底材,約10~25公分。

(4).循環系統
越大的水體需要越強的循環系統,或說單位時間需要過濾處理的水量越多,底下以過濾方式的不同,以效率低到高,一一的介紹。飼養者可依條件來選擇單一適合的過濾方式,或搭配不同的方式使用。
4-1水妖精:構造簡單,使用方便,以打氣馬達帶動水流通過海綿進行過濾。
4-2沉水馬達:以電動馬達帶動水流通過海綿進行過濾。不同大小的水體將適用不同強度的馬達。
4-3氣動式底部過濾:以打氣馬達帶動水流通過底材,此底材兼具濾材功能,通過底材的水流較大,可鋪設較厚的底材。
4-4沉水馬達(馬達延伸水管機型)帶動底部過濾 :以沉水馬達帶動水流通過底材,此底材兼具濾材功能,通過底材的水流較大,可鋪設較厚的底材。
4-5外掛過濾:市面上有許多不同機型選擇合適濾水量,直接掛於缸壁上使用。
4-6上部過濾。
4-7圓桶過濾。
4-8副缸過濾。
前五種方式適用於一呎缸以下的大小,水體大約不超過10~20公升,水深不超過15~25公分。後三項可使用於一呎以上的魚缸,考慮到小鱟不需這麼大的空間,所以故不詳述。

 

 

遇見鱟黑學保育行動復育做法飼育之初生態反省溼地復育課程互動鱟黑群像

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建議使用IE 7.0 以上版本,配合1024X768解析度可得最佳瀏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