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雕刻技法

常用的雕刻技法
陰雕 浮雕 圓雕 鑲雕 透雕 內枝外葉法
01-1-01
黃媽慶老師作品- 運用不同的雕刻技法
按此放大看細節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質的特性或用力過猛會減去不該減去的地方,而感到驚心動魄,但如處理得當,也可能因險象環生而喜悅。同時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運用過程中產生的特殊韻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

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是心理多變而複雜有意義的過程。優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與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心靈與技巧的產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倣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雕刻技法主要還是建立在下列幾種基本的技法上:

01-1-02
陰雕

(1) 陰雕─又稱「陰刻」,刻法要領是將主題或線條輪廓向下雕刻呈現凹下的線條,一般通常在經過刨光處理的平片板上運刀刻劃,將所要的圖案刻劃出來,性質很接近繪畫,但留下的背景浮出,所雕的主體下凹,依刀法的深刻淺刻和流暢的刀痕,也可以顯現視覺上的立體效果,這項雕法最為簡易省工,與浮雕恰好相反,常用在傢俱雕飾或各種面板裝飾。

 

回頂端


01-1-03
浮雕

(2) 浮雕─又稱「陽刻」或「剔底雕」,刻法恰恰與沉雕相反,保留圖案,而將背景或襯底的部分雕凹或向下剔平,使主體圖案或輪廓線條浮凸出來,依圖案凸出的深淺程度不同,又可分為「深浮雕」和「淺浮雕」兩種,而通常浮雕作品為求精緻細膩,匠師常會在同一件作品表現數層深淺不同的層次,來呈現結構的繁複和細膩效果,常見於傳統建築木雕之員光、雀替 、束隨、匾額等。

 

 

 

 

回頂端


01-1-05
圓雕

(3) 圓雕─又稱為「立體雕」,將作品呈現單獨的立體形象,作品除了底座為支撐重心而磨平外,全部的外廓都表現雕功,讓其四面八方皆可觀看,因此每一個角度都有其造型和觀點神態的表現,作品的完整性是必須的講求,常見如傳統建築木雕的獅座、神像雕刻以及現代木雕普遍的創作題材,大多屬於圓雕的應用手法表現。

 

回頂端


01-1-04
鑲雕

(4) 鑲雕─使用兩種以上不同的素材來呈現作品主題,通常背景的部分是一種材料,而圖案主題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材料,因為不同質材或顏色的明顯差別,形成特殊的鑲嵌效果,故稱為「鑲雕」。一般做法都先在背景或襯底木材上先將主題圖案加以陰雕,作為嵌入的預留,而主題圖案則選擇不同材料另作雕刻,如薄石片、貝片、不同色澤木片等等,最後將主題圖案鑲嵌到前述的背景上,以表現出更為細膩、複雜的雕功,更突出作品耐看的效果,如「鑲貝」和「茄苳入石榴」的桌椅、傢俱、器物等最為常見。

 

回頂端


01-1-06
透雕

(5) 透雕─又稱為「鏤空雕」,做法上是將圖案的部份保留,剔除背景的全部,而呈現鏤空的效果,通常將木板先行鑽孔穿透,再用線鋸或雕刻刀具,刻出所繪製圖案,雕刻結果,常可讓木件前後呈現同一景或同一物,中間鏤空,視野穿越,作品層次分明頗具立體感,常見如屏風、門窗、圖飾等即是。

 

 

 

 

 

 

回頂端


01-1-07
內枝外葉法

(6)內枝外葉法─吸收了圓雕、透雕、浮雕、陰刻和繪畫的各種要領和長處,融合表現出多層次立體視覺藝術型式,最為精采華麗。通常在構圖時即作多層次的佈局,第一層次作為主題,內容最豐富,第二、三層次等逐漸往裡層雕,因為難度高,而空間也逐漸縮小,故主題表現也遞減,這種結構繁複呈現主從之別,故稱為「內枝外葉法」。最常見的有傳統建築木雕的神龕、木龍柱、垂花、員光等,現代木雕作品更有充分的發揮。

資料來源:
三義木雕博物館網站http://web.moc.gov.tw/wood_sculpture/wood/Universal/Universa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