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一線生機>>政府>>海洋保護區
海洋保護區
 

 

首頁 
危機潛伏 
明查暗訪 
一線生機 
心路歷程 
專題簡報 
網站地圖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http://www.taiwanngo.tw/userfiles/admin/image/new/20110627114220116271815.jpg

概論

海洋保護區提供漁業資源與觀光經營的永續之道,適當規範與修正人類使用海洋的行為,以保護海洋資源,供未來世代的永續使用。

傳統上海洋保護區是針對特定漁業資源的保育為主,並制定捕獵魚類體長、種類、季節、數量等等進行規定,達到永續漁業的目的。近年來,加入生物多樣性、棲地與生態系保育的概念,海洋保護區的設計與理論也日趨複雜,其中最重要的變革就是「禁採區」的設置,換言之就是?劃設完全禁止任何漁獵與其他人為干擾的海域,而其大小、面積以及其有效能的管理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子。

傳統的海洋保護區僅對特定魚類做保障,海底的生物,例如說珊瑚、水母…等,都不在保護範圍內,持續的被人類肆虐。禁採區的設置,禁止了人類對特定海域的干擾;在禁採區內,各種海洋生物和棲地都受到保護,因此自然的成長、發育。雖然漁民在短期內的經濟效益會受影響,但是長期來看,魚類在保護區內復育繁殖後,自然會形成游出保護區的「滿溢效應」,漁民可以持續享有源源不絕的高經濟魚類與無脊椎動物的生產。與其短視近利的將現在所見的魚都捕撈殆盡,不如設置保護區等待魚類成長造成的滿溢效應。

 

澳洲大堡礁

早在1976年,澳洲政府就成立「大堡礁海洋公園」,最為人讚賞的就是「分區管制」政策。管理單位於1999年起,花了5年時間重新檢討缺失,在2004年對保護區進行重新的規劃,將海洋公園分為7大區域,包括嚴格保護動植物棲地的「保留區」;以保護珊瑚礁、海草床、紅樹林為主,禁漁的「海洋國家公園區」等。澳洲政府對大堡礁的保護政策眼光長遠,甚至已規劃至25年之後。

大堡礁豐沛的生物多樣性,吸引許多潛水客前往,當局僅開放部分區域允許潛水活動,並嚴格規定不可餵食海洋生物、觸摸珊瑚。

此外,澳洲政府對當地原住民的輔導經驗,也吸引許多國家前往取經。例如規劃出特定區域,適度開放原住民捕魚,讓當地傳統得以流傳,也鼓勵旅遊公司與原住民團體合作營運,讓原住民在設立海洋公園後,雖喪失部分捕魚利益卻能獲得更多的觀光利益,並減少其對政策的反彈。

 

圖片來源: http://www.mapsbookstravelguides.com.au/upimages/National_Parks/the_great_barrier_reef.jpg

 

斐濟

對於斐濟而言,海洋保護區的設立除了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也直接對當地的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根據聯合國資料指出,自1997年斐濟開始推動海洋保育之後,在禁漁區,光是蛤蜊的密度增加了20倍之多;鄰近開放捕撈的區域也因而受惠,蛤蜊收成增加約200300%,漁獲量增加2倍以上。這就是所謂的滿溢現象,使當地家庭收入明顯增加。斐濟的成功案例,也造成太平洋島國的陸續模仿。

 

圖片來源: http://www.nature.org/idc/groups/webcontent/@web/@science/documents/media/prd_035198.jpg

 

臺灣

灣海洋保護區的成功案例為墾丁後壁湖海洋保護示範區,雖然設立之初當地漁民相當反對,認為會損害到他們的經濟利益。但是當漁民和當地居民一起投入保護區的管理和經營時,他們得到了觀光收益,因此之後也轉為支持保護區,並身體力行,不去破壞珊瑚礁和捕撈魚群。

圖片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13/images/25.jpg

 

 

台北市立西松高中 藍色小精靈隊製作    創用 CC 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