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請客
圖片
我來請客首頁 客家歷史 客家族群 客家食衣住行 客家人一級棒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銘傳兔仔隊
客家人一級棒
左邊圖    
客家人一級棒
指標 訪問邱校長
指標 訪問林主秘
指標 訪問劉專員
指標 著名歷史人物
指標 客家政治人
指標 客家音樂人
指標 客家明星
客家人一級棒 客家歷史 客家人一級棒 客家歷史 客家人一級棒 客家歷史 客家人一級棒 客家歷史 客家人一級棒 客家歷史 客家人一級棒 客家歷史
客家人一級棒
 
項目圖 國父
 

孫中山,Sun Yat-sen(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廣東香山翠亨村(今廣東中山)人,是中國政治家、醫師、革命家、中華民族主義者。其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之後轉化成為後世常用的「孫中山」慣稱。曾任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等職,亦為三民主義思想的創建者。

 

國父

孫中山早年曾受中國傳統教育和西方近代教育,認識歐美世界較深,通曉粵語、官話、英文,日語曾在香港華人西醫學院學習,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滿清政府改革,後因滿清政府積弱不振,於中日甲午戰爭時,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後在東京合併改組為中國同盟會,擔任總理。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中國的革命領袖。

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孫中山革命爆發前曾在美國收到黃興的匯款電報,而辛亥革命主要是由中國同盟會中部機關部湖北負責人居正主導下,由受革命思想啟發的新軍團體「文學社」社長蔣翊武與同盟會會員組成的「共進會」孫葆仁主導發動起義,起義爆發後黃興由香港北上武漢相助指揮,而孫中山在起義爆發隔日於報上閱得辛亥革命之消息,並未立刻歸國而是繞遠路抵達歐洲,遊說英、美、法、德政府與四國銀行團,要求列強保持中立與終止對滿清的貸款,並且支持中國革命,雖未取得列強真正的支持,歸國後被多數革命者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新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領導人物,因此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發起者和領導人,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對中國影響深遠。他是華人社會乃至於散居於全世界的中國人民至為敬重和尊崇的偉大革命家,中華民國尊其為國父、中國國民黨尊其為總理,中國共產黨稱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國以外的人則經常尊稱孫中山為現代中國的國父。

   
項目圖 國父是否為客家人!?
 

國父為客家人說甚囂塵上,儘管這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問題,但仍有不少人惑於此說,以訛傳訛總非好事,爰將學者的考訂略作簡別,扼其要點,撰成心得報告。

查孫逸仙三字,客、粵語發音的最顯著差別在逸、仙兩字的母音,以英文字母拼音,客語孫逸仙英語拼法為Sun Yit Sien(饒平音)或Sun Yit Xien(詔安音),而廣東話發音則是Sun Yat Sin。孫中山追隨者林百克用英文為孫氏首發傳記,採取的譯名為Sun Yat Sen,顯而易見,林百克的翻譯根據是廣東話:這表示廣東話是孫中山口述時的慣用語言。

客家學者羅香林在《國父世家源流考》(1942)斷定國父為客家人,與諸多事證實相悖謬。整理大概如下:

一.沒有證據顯示孫中山家族有人會說客語,反之,孫家說香山粵語的有關記載卻為數甚夥。

二.孫中山本人遺留的錄音顯示,他能說一口非常純正的香山粵語。

三.客家婦女不纏足,而孫家婦女一如廣東當地人:一律纏足。

四.更重要的是,孫中山曾為姊姊向母親請命,期能免受纏足之苦,孫母反對的理由是:「只有客家人才不纏足。」可見香山孫氏並無客家之傳統,也毫無客家族群之意識。

五.羅香林以廣東紫金孫氏十二世璉昌,即孫中山的十二世祖連昌公,然而紫金孫璉昌曾參加鍾丁先抗清起義,學者考定在順治三年,此時東莞族譜的連昌公尚未出生,可知兩者根本不可能為同一人,羅香林的妄意牽合於是不攻自破。

六.孫中山胞兄胞姊都稱祖籍東莞,沒有人承認紫金。而孫中山本人也去過東莞祭祖,還為此寫過對聯,並在廣州與來自東莞的孫氏族人進行懇親大會,有「五世箕裘傳莞嶺….三房俎豆貢香山」等句。

七.羅香林稱,紫金璉昌「繼于康熙中葉,再遷中山縣涌口門村」,此在紫金孫氏族譜中根本沒有任何類似的記載,「客氣的說」,羅香林「基礎薄弱的過剩想像力」毀了他整個考據的可信度。其次,香山孫氏始居並非涌口門村,而是涌口村,「不客氣的說」,如此破綻要圓也難,羅香林的織夢工程不得不功虧一簣。

   
項目圖

更多歷史人物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客家人,清嘉慶十八年生於廣東花縣(今花都區)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土布村。洪秀全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領袖,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

丘逢甲(1864年出生於臺灣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1912年2月25日逝世於廣東),本名丘秉淵,又名倉海,字仙根,號蟄仙,是一位臺灣詩人和教育家。

劉永福(1837年~1917年),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中國清朝時軍人。

宋應星(1587年~1666年),字長庚,江西奉新北鄉雅溪牌坊村人。中國明朝著名科學家。

馮雲山(約1815年~1852年),廣東花縣(現廣州市花都區)人,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所封五王之一的南王,稱七千歲。馮雲山是洪秀全最早的支持者,是拜上帝會的始創人之一。

楊秀清(1821年~1856年),原名嗣龍,廣西桂平客家人,太平天國重要領袖之一,被天王洪秀全封為五王之一的東王。

李秀成(1823年~1864年),原名李以文,洪秀全賜名秀成,廣西藤縣人,是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忠王。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別名亞達,外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首封之五王之一,為翼王。

丁日昌,(1823年~1882年),清朝洋務運動主要人物,軍事家,政治家。

宋嘉澍(1863年~1918年5月4日),中國海南島文昌人,原名韓教準,乳名阿虎,英文名字查理(Charlie),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之父。生父是韓鴻翼。他是著名傳教士,是孫中山革命支持者。

  [引用出處]
1.維基百科/客家歷史文物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AE%A2%E5%AE%B6%E4%BA%BA%E5%88%97%E8%A1%A8
2.國父是客家人嗎 http://blog.udn.com/soros/5158943
 
     
專題簡報 專題首頁 客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