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枋橋建學碑記

[枋橋建學碑]--台灣總督府正三位佐久間佐馬太篆額

  枋橋屬台北擺接堡,而市肆殷盛,為擺接冠,林氏本源居之,頗負德望.先世憂文教不興,刱建義學曰大觀社,又於台北倡建文廟,出貲助成西學堂.自改籍後,庶政鼎新,急於建學,枋橋則假大觀一宇,以充校舍.既歷十年,諸生日眾,而狹隘不足容矣.今林君爾嘉,彭壽,鶴壽,嵩壽,熊徵繼先志,請捐金建學校,政府許之,乃相地于枋橋東北隅,庀材鳩工.明治四十一年二月三日起工,五月二十五告竣.林君立碑記其顛末,具狀乞余為文,乃為之.

  記曰:前後校舍,前則一長一百二十三尺,廣二十三尺有奇,後則二長各五十尺,廣各二十三尺有奇,連接兩廊,前方中央架樓高十有三尺,廣稱之為室六,容席一百七十,都以煉瓦構築.雖無侖奐之美,然規制渾,堅信可經.久用工六千人,縻金二萬二千七百九十四圓,其二千二百七十九圓為政府補助.自經始至竣工,悉合圖案,以底有成.

  顧全台學校二百二十有八,大抵為新築,如艋舺,嘉義,宜蘭諸校,輒稱壯大而成于眾力,獨斯校成于獨力,尤為難得.允與諸校比隆,豈不懿哉!按林氏家祖石潭君名平侯,居新莊,開大姑陷番疆,擢柳州知府,娶妻王氏封淑人,生國華字樞北,國芳字小潭.以其地不便,移居枋橋,稱曰本源.樞北生維讓字巽甫,小潭生維源字時甫,維濂字敦甫,父子皆授觀察.當劉撫帥省三秉台政也,時甫為幫辦撫墾欽差,任開拓之務.又玫意學事,奘勵具至,故人文漸興,頑獷之風,悉化為禮義之俗.

  所謂蔚山川而開風氣者,非耶?而斯校之成,余甚嘉其後之有志也.抑是役也,台北廳長官加藤尚志屢來視,且舉落成式.祝曰:今校舍作新,足以勵眾,他日其必有英才勃興.仰體朝廷,覃敷教澤,而一風化之意,以贊盛世之治.自今而後,余於諸生有厚望焉,諒哉.茲併記而勒于石,以成林君之志,其亦可以風世也夫.

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從四位勳三等大島久滿次譔

正五位日下部東作書

                  明治四十一年八月

 按:該碑橫165公分,高3公尺多,現存於板橋國小校園內





 從碑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以前的板橋叫做擺接(念起來的音很像)。

 碑文內的意思,先說明建碑的由來,也就是林家捐地又捐錢,建造了板橋國小的校舍,容納了日益漸多的學子。

 並說明碑的外觀如長寬高等。

 最後當然是讚嘆林家對於教育文化的貢獻。

 因為對教育文化的貢獻,使得社會也穩定了,連治理台灣的日本人都感恩以及佩服林本源家族呢!




Copyright © 2012. New Taipei Municipal Ta-Kuan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