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二八水概況﹥ 三、實地情況

 
網站首頁 網站導覽頁 八堡圳探索 開圳名人榜
跑水節盛典 觀光自由行 幕後二三事 相關資源網
   
 

一、前言

、歷史考證 三、實地情況 、區域特色

五、結論

 

三、實地情況

 
 

 

一、現今二水地區的庄名分類統計

二水鄉境內有許多村庄,其命名由來接與二水鄉當地自然環境或人文特色相關聯。以下為統計資料:

庄名是探索地方史的起點,從庄名的起源與演變,可追朔其所蘊含的歷史、地理痕跡,無論在自然或人文方面,都顯示了先民的思想與社會活動的歷程。所以,庄名或地名,都是歷史的代言者。

這些初期拓墾所產生的庄名或地名,充分表露先人蓽路藍縷、艱困開墾之情感及精神,這讓正了解這段歷史軌跡的每個人,無不萌生由衷的敬佩與感激,同時這個地區的人們也油然地對自身身處的自然人文環境感到榮耀。雖然三百多年來,由於社會的變化使名稱從俗名到雅化,但是舊庄名或舊地名,依然在日常生活裡長期且持續被使用著,也經由每一代每一代的傳承,不斷地延續下去。

二水地區的舊庄名多數含有「厝、寮、園、埔、坑、店、田」等字,根據這個特點,可以推測得知,二水鄉境內各地的人們,無不與墾殖、開渠、水利和地理環境等等相關聯,甚至說這些關聯式二水鄉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不為過。

今試分析如下:

1.與「墾殖」有關的庄名:

大坵園、桃仔園、竹圍仔、桃仔宅、檨仔寮、田仔、頂店仔、福興庄仔等等。

2.與「開渠」有關的庄名:

埤寮、埤仔頭、十五庄、二八仔等等。

3.與「水利」有關的庄名:

過圳仔、水尾仔、過溪仔等等。

4.與「地理環境」有關的庄名:

鼻仔頭、龍仔頭、挖仔內、茄苳坑、有水坑、柳仔坑、坑口、大崎腳、苦苓腳、清水埔仔、頂厝仔、魚池仔、湖仔內等等。

5.與「土著」有關的庄名:

番仔田、番仔寮、番仔口、番仔厝等等。

6.與「祖籍」有關的庄名:

海豐寮

二、各類庄名命名由來舉例

根據上述,粗將各個庄名略做介紹,以佐證前文,且同時能更進一步了解二水當地庄名或地名的實地情況。

1.與「墾殖」有關的庄名,例如:

(1)檨仔寮:今倡和村近山處,即八堡圳進水口旁邊,因有棵高大的檨仔樹(芒果樹)而得名。

(2)大坵園:今大園村舊稱「大坵園」,位於八卦台地與濁水溪之間的緩斜地,地勢偏高,引水不易,初懇時為廣闊的旱田因而得名。

(3)頂店仔:今裕民村,早期這裡附近分別有兩家小商店,鄉民為稱呼有別,乃稱建於今裕民村的店仔為「頂店仔」,而把建於今聖化村附近的店仔叫「下店仔」作為區分。

2.與「開渠」有關的庄名,例如:

(1)埤寮:今源泉村的一部份,林先生廟旁,早為濁水圳(今八堡本圳)鑿圳匠工搭寮休息之地故名。

(2)二八仔:今光化村員集路四段,早期二水鄉開發中心,有二八水圳(又稱二分水圳)自「田仔」旁邊的施厝圳(今八堡一圳)引水二分,經集集機關庫循惠民路再經二水車站前流向「二八仔」,最後流入今八堡二圳。因二分水圳圳水灌溉此區後來便稱此地為「二八仔」。

(3)十五庄:今之十五村,「十五庄」名因位於清康熙年間黃仕卿鑿建十五庄圳北岸,而取名「十五庄」是二水鄉與田中鎮的界村。

3.與「水利」有關的庄名,例如:

(1)過圳仔:今過圳村,顧名思義到此處聚落必經過圳渠也就是八堡二圳,居住圳南的鄉民稱圳北的聚落為「過圳仔」,住這裡的莊民也自稱「過仔」。

(2)水尾仔:今復興村一至八鄰,就相對位置而言,此處是二水鄉八堡一圳的水尾,就整個八堡圳而言,流貫二水鄉境內的八堡一、二圳尚是圳頭。

4.與「地理環境」有關的庄名,例如:

(1)挖仔內:今源泉村八卦台地山腰月眉巷,因位於水圳轉折處而得名。

(2)鼻仔頭:今源泉村位於八卦台地最南端,因位於八卦台地隆起如龍頭的鼻準(鼻頭)之下,故得名。

(3)茄苳坑:今合和村一部份(過去為坑內村),位於八卦台地南端坑古中,為二水鄉地勢最高的一個聚落。因早期坑谷中為茄苳樹茂生之地而得名,又一說因地形狀似剪刀而稱「鉸刀坑」。

(4)湖仔內:今復興村一部分,庄名「湖」並非湖泊之意,而是指周圍較高,中間低平的地形,因而得名。

(5)苦苓腳:今合興村的一部分與「學仔底」、「清水仔」相鄰,早期庄內長有一顆苦苓老樹,因而得名。

(6)大崎腳:今過圳村的一部分,緊臨縱貫線鐵道,因二水是台鐵海拔偏高的地方,過去烏頭仔車頭拖車的時代,車子來到這裡速度就自然減慢,尤其貨物車更是吃力爬不上去,住這裡的鄉民便被稱住「大崎腳」。

5.與「土著」有關的庄名,例如:

(1)番仔田:今合和村的一部份,位於八卦台地山麓,本為東螺社民耕種之田園和居住所在,今天山坡果園中仍留存年代久遠之「番仔墓」,為漢番交替庄名。

(2)番仔口:今復興村山腳一帶,因位於早期東螺社聚落入口而得名,為漢番交替莊名。

6.與「祖籍」有關的庄名,例如:

海豐寮:今上豐村,位於八卦台地山麓南緣,莊民大都來自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故以祖籍「海豐」為庄名。早期以本庄為中心,稱東南邊的小地名為「頂海豐寮」或「頂庄」;稱西北邊為「下海豐寮」或「下庄」。

(以上資料皆節錄自 賴宗寶《二水采風》一書。)

 

 
     
     
  參考資料:賴宗寶《二水采風》    
 
 

回二八水概況首頁
 

回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