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細說從頭>關於扯鈴

  扯鈴活動是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的一環。民國六十四年,政府開始對民族技藝的「民俗體育」甚為重視,教育部指示[宜註出處]各級學校普遍推展; 具歷史資料記載,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已經有扯鈴這項運動的出現。扯鈴發展至今,從未間斷過,相信它的價值性是存在的。

    扯鈴在過去中國大陸上是很風行的民俗運動,然後流傳於世界各地。 日本武俠小說「宮本武藏」中寫到:「一個陀螺,發出嗡聲,飛上五月的晴空。飛上天後,消失於晴朗的天空,看不見了, 只剩嗡聲,不久又落下。…」這個會飛上天空,會發出聲音的陀螺,大概就是中國傳入日本的扯鈴了。
十八世紀時,扯鈴入英國,頓時英國人迷上這個神奇的小玩意兒。他們稱之為「兩根棍子上的精靈」。後來傳到法國, 法國人將扯鈴改用璃瓷土製成,於大庭廣眾中公開表演。 台灣則有許多民俗技藝團體在世界各地演出,例如李棠華特技團曾和扯鈴專家到國外表演,受到世界重視。

    因時空的變異,有過許多不同的名稱,例如:「空鐘」、「天龍」、「抖牛」、「地鈴」「空竹」、「響鈴」等等的名稱。在台灣推廣扯鈴的過程中,塑鋼鈴因為堅固耐摔、開發模具後能大量生產,很快的,扯鈴便是一種民俗技藝。一般在傳統技藝場合,都可以欣賞到一場嘆為觀止的活動;雖然談話中有經過語言修飾,寫入報告中有經過文筆潤飾,但訪問過程中合作無間,但卻健康樂活動起來。「活動」讓我獲益匪淺,扯鈴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平衡發展,培養孩童基本扯鈴是訓練孩子平衡、肢體協調一種有趣的方式,課程中結合了音樂和舞蹈的元素,使扯鈴,變得更為有趣。

    事實上,清人玩的空竹正是從明朝時的地鈴(空鐘)發展出來的。在做報告的過程中,覺得好像又回到無憂無慮,玩扯鈴的時光了。看著一種又一種的還沒深入研究之前,都還不知道扯鈴有那麼多種玩法。


(小記者林奕忱整理報導)
參考網址:http://k.zmp.ks.edu.tw/pullbell/news.html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