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細說從頭>源起

  相信大家對扯鈴一定不陌生,扯鈴是我國傳統運動,也是相傳已久的童玩之一,且不需花費太大力的民俗技藝。由於學習容易、花式繁多、趣味無量,是一種適合男女老少的休閒運動。扯鈴是由兩個空心圓輪組成,輪邊上開了幾個孔,圓輪中間有一根軸,在腰部很細。此外,另外再用兩根細竹棍,拴上一條細綿線。
遊戲時,將綿線兜住扯鈴,用雙手上下交互抖動,一高一低的拉扯著細竹棍,使扯鈴由緩慢而急速的旋轉起來,並發出了嗡嗡聲。玩扯鈴時不僅花式百出,而扯鈴所發出的聲音更與花式連成一氣,令人融入其中。

    其實,扯鈴是中國古老傳統的民俗技藝之一,不只是60年代台灣的產物喔!據說呢!早在中國唐朝時期,扯鈴就已風靡中國了。因為它不僅容易製作,而且男女老幼都非常適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力氣就可以在你的手中演出漂亮的樂章。

    這麼有趣的遊戲自然也就不會被人遺忘啦!到了明朝時,扯鈴就出現了具體的文獻敘述。當然啦!當時所使用的名字跟我們現在不太一樣囉!「扯鈴」曾擁有許多特別的名字:「天龍」、「地鈴」、「抖牛」、 「空鐘」、「響鈴」與「空竹」。總而言之,從此也就可以看出往昔扯鈴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啦!

    至於扯鈴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其實呢,扯鈴之所以會發出聲音,是因為它上面那些"洞洞"!當我們努力的拉扯旋轉扯鈴時,空氣進入那些氣孔洞洞,發生振動,而發出高低的美妙動聽的鳴響。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扯鈴喔!它可是很厲害的國民外交使臣呢!十八世紀時,它就已經不辭千里,跋山涉水的溜進英國囉!一下子,英國人就被這可愛的小東西迷昏了頭,還稱它是「兩根棍子上的精靈」呢!

    另外,由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亦有下列的介紹:扯鈴是我國固有的民俗技藝,相傳久遠,但在稽考古代文獻,有關扯鈴之記載,資料貧乏,惟在坊間叢書記有「扯空竹,逢廟集,以經抖響,拋起數丈之高,又以繩承接,配合各種身段表演」;明代萬曆年間劉侗和于奕正的帝京物紀卷上記載部分風俗民情,內有一首歌謠:「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發展兒,打拔兒」。根據文獻考證,所謂放空鐘,就是現今所稱的扯鈴。在商務出版社所發行的體育大辭典、漢聲雜誌中的中國童玩、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所出版的中華兒童百科全書中,均有類似的說法。另在商務出版社的辭源、三民出版社的大辭典中解釋,扯鈴和空鐘還是有所差別,辭源稱「扯鈴,玩具,形製略似兩空鐘相聯,以繩貫兩木杆絡其中部,在空中旋轉以成聲,亦有僅用一端者,較空鐘為後起,以空鐘有地龍之名,俗稱天龍」。

(小記者黃旭良整理報導)
參考網址:http://k.zmp.ks.edu.tw/pullbell/news.html

參考資料:扯鈴起源文/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林菊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