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計畫簡報作品首頁認識太魯閣族食在好料食指大動聞香而至食在有趣研究過程研究結論
歷史地理 • 語言文化 • 社會制度 • 祭典儀式 • 認識新白楊
 

        我們見晴國小位於花蓮縣萬榮鄉見晴社區,這裡也叫新白楊部落。為什麼會有「見晴」和「新白楊」這兩種名稱呢?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吧!

 

地名的設置與命名

 

        在日據時代 稱「見晴社」。1946年6月,改隸萬榮鄉見晴村。本社區主要成員來自可巴洋(Kebayan)地區。1914年6月日軍佔領可巴洋地區,9月設兩個「駐在所」,一在可巴洋, 另一在巴托諾夫。日警以巴托諾夫地勢高聳,展望遼闊,故名「見晴」,至遷居現址時,以之為社名。

族群遷徙

可巴洋(Kebayan)社後來又分成可巴洋(Kebayan)與烏歪(Uway)兩社。烏歪社後來下山遷居花蓮縣秀林鄉加灣聚落。而一部份的可巴洋社人也下山遷到同鄉的 幾個部落。留在可巴洋社的人口愈來愈多,後來就由總頭目率領大家遷居目前的見晴村,光復後就沒有再遷了。

 
中橫公路新橫公路新白楊站
(中橫台八線143公里處)下方高台地 立霧溪上部落分布圖

地理位置

見晴村(Miharasi)隸屬花蓮縣萬榮鄉,位居萬榮鄉北方,全村面積約640.9724公頃,是倚山而座的原住民部落。

本村大致分兩部份,一在見晴分駐所附近,一在鳳林山腳下。西邊有中央山脈,其中最接近見晴的小山丘是平林山。東接鳳林鎮南平里,北邊有清水溪,與萬榮鄉西林村及鳳林鎮林榮里為界線。清水溪發源自中央山脈,沿途經過見晴、南平、北林、最後匯流至花蓮溪。

清水溪流貫在山谷間,水質非常清澈,完全沒有受到污染。溪流本身除可供遊玩外,兩旁密生樹林亦可做森林浴 。目前區內對外交通不甚良好,但每到例假日,仍然吸引了附近地區的人潮。清水溪可說是一條保有原始風貌、自然度極高之遊憩區。

【學生自製部落導覽地圖】

地方工作坊與傳統產業

見晴社區中有許多傳統藝術的工作室,這些工作室的負責人都很熱心於傳統技藝,不僅將傳統的技藝傳承下來,也肩負著發揚傳統文化的重大使命。當學校有傳統文化課程的時候,常常需要借重這些專業匠師的專業知識。

一、烏海傳統編織工作坊
負責人:胡則妹(烏海)
工作室簡介:製作太魯閣傳統織布與藤編器具,對於傳統織布相當瞭解。

二、依樣傳統編織工作坊
負責人:吳鍾惠芳(依樣)
工作室簡介:製作太魯閣傳統織布與藤編器具,對於傳統織布相當瞭解。

三、烏瑪皮雕工作坊
負責人:烏瑪
工作室簡介:創作的皮雕作品融合台灣各族的文化。以圖騰結合皮雕的創作,展現強烈民族風。

四、箭擎弓坊
負責人:何光男
工作室簡介:手工精製太魯閣傳統弓箭,供應鄉內外愛好射箭者使用及收藏。並為求商品精細,採取限量製作且需預約。

五、苧麻背簍製作
負責人:李榮發、江進德
工作室簡介:其所製作之原始苧麻背簍自有特色、不勝枚舉。

箭擎弓坊

烏瑪皮雕工作坊

依樣傳統編織工作坊

烏海傳統編織工作坊

淹沒的部落

        2001年的七月底,正是台灣的颱風季節;西太平洋的上空形成一股熱氣團,被命名為桃芝颱風,夾帶充沛的雨量,隨即朝台灣而來;再這一個夜晚,大雨已經連續下了好幾個小時,居民在深夜熟睡當中,被由遠而近的慌張驚恐聲吵醒:「快逃啊!」家馨的伯伯大叫,在睡夢中的家馨被爸爸叫醒,隨即奪門而出,土石流在幾十秒的時間發出轟隆巨響將家馨的房間淹沒了,家馨臥房裡的書包、衣服、玩偶頓時消失在這可怕的土石流中,這場颱風也造成見晴村多年來最嚴重的災情。

       回顧見晴社區所發生的土石流災情,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網站中 可以看到,造成嚴重災情共計二次,一為1998年瑞伯颱風,見晴村發生土石流,造成見晴村第五鄰六戶房屋遭土石掩埋。二為2001年桃芝颱風,土石流再度發生於見晴村第五鄰,計有八戶房舍被土石掩埋,其他尚有村道被埋沒300公尺,護坡、路面損毀,路基下陷,涵管阻塞或沖毀。另淹沒農田十餘公頃,橋樑一座,防砂護岸、攔砂壩、跌水工基腳掏刷裸露,土石淤積等。

       這兩場災情也讓見晴社區居民深刻覺醒,環境保育工作與水土保持觀念是人類與大自然共存的基本信念與原則。

訪問見晴村村民 被迫遷村的危險住屋 土石流的肆虐 護岸工程整治

參考資料:
1. 廖守臣(1977)。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45。
2. 圖掃描於廖守臣(1977)。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45。
3.花蓮縣萬榮鄉見晴國民小學 好山好水話見晴 Alang Miharasi 鄉土在地課程
第二單元
4.
1花蓮縣萬榮鄉公所全球資訊服務網—機關介紹—村辦公處—見晴村。(2008.02.03)http://www.wanrung.gov.tw/officesintro/village_jc.aspx
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網站
http://debris.swcb.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