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糖廠繪本閱讀 |
|
我們都喜歡吃有甜甜味道的東西,比如蛋糕麵包、餅乾糖果、冷飲冰品等。這些東西都是因為加了糖,才會有甜甜的味道。所以人們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從農作物中找出有甜味的東西,做成糖來吃。住在亞熱帶地方的人,吃的是甘蔗作成的糖;住在溫帶地方,有的吃甜菜作成的糖。到了較寒冷的地方,還有人吃楓樹汁作成的糖呢!楓糖的主要產地是寒冷的加拿大。在天寒地凍的北美洲,由楓樹枝中提煉出楓糖。
|
|
甜菜的主要產區是地中海地區。它被拿來作成甜菜糖,主要是供應給歐洲人。 玉米也是製糖的原料之一,可以提煉出果糖。 甘蔗可以作成蔗糖,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比如台灣、印尼、菲律賓、斐濟和古巴,都是主要產地。 |
|
台灣地區的氣候和土地適合甘蔗的生長。住在這裡的人,種甘蔗作成糖來吃,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了。全世界的農作物,就屬甘蔗最適合製糖。其中俗稱『竹蔗』,是甘蔗的原生品種之一,經過不斷的交配育種,已培育出許多種可以製糖的新品種。不過,我們平常在街上買來吃的是『紅甘蔗』,水分較多,適合生食,但不適合製糖。 甘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這是製糖用的竹蔗(俗稱白甘蔗),纖維粗,莖較細,水分少,但糖分含量高。台灣甘蔗的品種優良,而且為了調整種植時期,適應不同環境,和增強抵抗病蟲害與疾病,專家們不斷改良育種。 蔗梢、蔗葉可以製造飼料、燃料、堆肥、提取葉蛋白。 蔗莖可以製糖,留下蔗渣。蔗渣不但可用來做甘蔗板,還可製成蛇木或作成紙業原料。 蔗頭、蔗根可以當燃料或有機物。 蔗莖 : 製糖 蔗渣 蔗頭、蔗根:當燃料或有機物。
|
|
1940年左右,種蔗面積示意圖 (綠色部分為蔗圖分布位置) 在日治時代,台灣西部地區由新竹到屏東,東部的花蓮、台東,遍佈蔗圖。面積高達十七萬公頃,大約是台灣面積的二十一分之一。
|
|
|
冬天是採收甘蔗的季節 每年年底正是甘蔗採收季節。早期採收甘蔗需要大量的人力,往往村子裡無論男女,都加勞動行列,賺取不錯的薪資。但這幾年的工資越來越高,人手又不足, 甘蔗的採收已經大部分改為機械採收了。 甘蔗成熟了,採收之前先用工具採一點甘蔗汁,測量甜度,購甜才能採收。 1. 使用凹槽的錐子 ,由甘莖取汁。 2. 將甘蔗汁摘入測量器。 3. 測量器的功用類似高倍放大鏡,透過陽光可測知甘蔗汁的甜度。 機械化的青採作業,從1969年開始漸漸取代人工。
|
蔗園的工作十分粗重辛苦,鄰居的伯母要上工了,有這一身的打扮,就可以保護身體,也可以防塵土和防日曬。
|
|
|
是蔗園失火了嗎?別緊張,這是甘蔗採收前,先用火燒去蔗葉,以便採收的一種方式。
|
甘蔗採收完之後,蔗園會有依段空閒的時間。這時蔗園一片空曠,正好適合附近的孩子一起來玩耍。比如利用地形打土丸戰、互相用土塊丟擲、控土窯或烤地瓜來吃。
|
|
|
甘蔗採收之後,要運到糖廠製糖。由於甘蔗園又寬又大,運送甘蔗就變成很吃力的工作。早期都是用牛車隊來運送甘蔗,黃牛和水牛力氣大,都是拉車的好手。 有時候小朋友在半路上遇見空車,還可以搭一段時間呢! 台灣早期全靠牛車來運甘蔗。除了牛拉車行走在道路上之外,還有牛拉小型台車,走在臨時鋪設的輕便鐵道上,穿梭在廣大的蔗田之間。
|
要將甘蔗運過河時,工人就直接將甘蔗困成船筏來渡河,要到了岸邊再將甘蔗解開,用牛車運走。 |
|
|
日治時代,為了增加產糖的效能和利益,日本政府組織了大型的糖業公司,建立新式製糖工廠,並鋪設了只有國際編準軌距一半的 「五分仔公車」鐵軌。在1907年展開了採收甘蔗汁後的鐵道運輸工作。 這是蒸氣式的五分仔火車頭,已經是古董級的珍藏品。 |
在五分仔火車的全盛的運輸時期,全省的運輸距離比南北縱貫鐵路長6倍多。有些路段還加瓜車廂,發售車票,成為當地居民出入、學生上下課一定會搭乘的工具。 台灣光復之後,糖業鐵路非常發達。五分仔小火車成為偏遠地區人民的重要交通工具,所以小火車上有車長在賣票,學生上下學還可以買月票呢。因此驗票用的剪子,在大家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印象。
|
|
|
五分仔火車頭在1907年正式上路運轉,除了運甘蔗之外,也可以載人,作客運業務。早期是蒸汽火車頭,現在已經改用柴油引擎的火車頭了 行駛在糖業鐵路的運糖車,軌距只有國際線阿火車軌距的 一半,,俗稱「五分車」 |
|
運糖的火車雖小,但卻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因此,糖廠裡必須有很好的通訊設備,以便連絡各站,有些設備到了今天都還可以用。 這座就是舊式的電話機,少說也有八十歲了呢! |
台灣早期製糖方式,都是先在甘蔗園附近搭一間圓錐形的竹柵,在蓋上稻草,就成為「糖廍」。採收好的甘蔗,都會運到這裡來,用石車榨出甘蔗汁,再煮糖。這些工作都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技術才能完成,而且榨甘蔗的的花崗岩石車硤輪,還是由唐山海運來台灣的。 糖廍不是一所固定的糖廠,他是在製糖季節,臨時搭建的大型草棚。
|
|
|
糖廍沉重的石車,必須用牛來拉動,,以壓榨出甘蔗。通常一個糖廍會有好幾組的牛隻換班拉石車,在休息的時候,牛隻就吃他們最愛的食物—甘蔗葉。 |
糖廍中用來壓榨甘蔗汁的石車,是早期唐山過台灣時,隨商旅或移民渡海而來的,算是商品,也算是航海的壓艙石,大多是花崗岩或青斗石材做成。就是糖廠被淘汰之後,石車就被棄留在原地。 |
|
|
甘蔗汁倒入熬糖鍋(俗稱孔明鼎)加熱,並除去浮渣後,按照順序舀到下一鍋。在第四鍋加入少許石灰乳,以提高酸鹼度,等到糖將冷卻後,就會變成一顆一顆的赤糖。 |
這是1995年,所有糖廠的位置圖。不過在1938年左右,台灣地區就有50個製糖所或工廠在製糖,最高年產量層高達137萬公噸。 |
|
|
目前台灣的糖業朝多元化發展,因此出現了各種附帶產業,比如用糖蜜生產酒精、有機肥、食用醋、飼料等,另外還發展出養豬、養牛、栽培蝴蝶蘭等養殖業。 |
健素糖是糖廠副產品中,最廣為人知的老牌廠品。以前鄉下的孩子沒有子沒有甚麼零食可吃,就會一輩子都記得健素糖的芳香。 生產食用油,調理食品和肉品加工,也都是糖廠的副業之一。 |
|
|
糖果的甜味,總是讓每個孩子喜歡不已,用糖製作的零食,更是每個人童年的美好回憶之一。孩子們總是目不轉睛的看著棉花糖漸漸成形、看著師傅巧手畫出一個個畫糖人,這些童年的記憶,將伴隨著每個人一起成長。 棉花糖是用一粒粒的白砂糖轉化而成的,製作的過程,總是讓旁觀的孩子驚奇不已。 |
傳統甜食「冰糖葫蘆」,將小番茄沾上糖漿,再串成一串就可以了。冰糖葫蘆的 糖皮要薄且脆,看起來經營透明。 |
|
|
「吹糖人」是即將失傳的傳統零食。將麥芽糖捏成中空管狀。放置在模型中,就能吹出各種形狀。 |
將糖漿按照動物或人物外型做成「畫糖人」,好看又能吃。
|
|
|
用糖做成各種糖果,這是孩子的最愛。 |
資料來源:信誼基金出版社『家住糖廠』,作者:施政廷 |
本網站由 新北市新莊區中港國小製作維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