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昆蟲麟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蜻蛉目脈翅目膜翅目彈尾目蜉蝣目NG篇

 

 

 

 

 

 

 

 

 

認識昆蟲

臺灣單帶弄蝶 分夜蛾 臺灣黃蝶 稻縱捲葉野螟蛾
不知名的燈蛾 紅擬豹斑蝶 臺灣紋白蝶 孔雀蛺蝶
姬紅蛺蝶 琉球三線蝶 普三星燈蛾 黑點粉蝶

 

 

臺灣單帶弄蝶

臺灣單帶弄蝶

學名 Borbo cinnara
分類地位 鱗翅目弄蝶科
俗名 禾弄蝶
分佈  
食物 幼蟲以五節芒、巴拉草等為食物
身體特徵

展翅20 - 34 mm,翅膀三角型,雄蝶翅膀表面為黑褐色,前翅中、外線有7-9枚白斑圍繞呈橢圓形,後翅面外線有3-4枚不明顯的白色小斑點,後翅腹面黑褐色,有3-5枚白斑排列弧狀,雌雄外觀近似,雌蟲翅型較寬圓。終齡幼蟲長圓筒狀,頭部淡褐色,體背淡灰綠色,背方有4條白色縱帶,氣門白色

有趣習性

幼蟲吐絲黏合葉片造巢;成蟲全年可見,常見於大花咸豐草、馬櫻丹、繁星花、金露花等植物吸食花蜜,為常見的種類。

附註  
新發現  
top↑

分夜蛾

分夜蛾

學名 Trigonodes hyppasia
分類地位 鱗翅目夜蛾科
俗名 分夜蛾、短帶三角夜蛾
分佈 低海拔山區
食物  
身體特徵

小型,前翅底色淡黃褐色,翅面中央自翅基到近外緣有一個頂部尖長的黑色三角斑,斑內各有一條斜帶,停棲時外觀呈三角型,斑型對稱。

有趣習性 白天喜歡於低矮的草叢上棲息,遇到騷擾會飛離再躲進陰暗的環境,活動靈敏。
附註  
新發現  
top↑

臺灣黃蝶

臺灣黃蝶

學名 Eurema blanda arsakia
分類地位 鱗翅目粉蝶科
俗名 亮色黃蝶、棕斑黃粉蝶、蘗黃粉蝶
分佈 低海拔山坡地
食物 幼蟲以翅果鐵刀木、黃槐、阿勃勒、合歡、盾柱木等為食物
身體特徵

成蟲展翅4~4.5㎝,前、後翅腹面底色為黃色,前翅前緣、外緣及中室內有黑色斑紋,後翅腹面翅基到外緣間亦有零星帶狀黑紋雌蝶外觀與雄蝶相似,無明顯差異,翅表黑紋較雄蟲發達,尤其後翅外緣部位黑紋較為寬大。

有趣習性 成蟲全年出現,飛行緩慢,數量頗多,常在花叢間吸蜜及濕地上吸水
附註  
新發現  
top↑

稻縱捲葉野螟蛾

稻縱捲葉野螟蛾

學名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分類地位 鱗翅目草螟蛾科
俗名 瘤野螟
分佈 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種
食物 幼蟲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物
身體特徵

展翅15-20mm,翅面黃褐色,前翅近前緣及外緣有黑色邊線,前翅中央有2條橫帶內具一枚橫斑,橫斑位置與前緣相接,近外緣上緣具黑褐色的影狀分布,後翅斑紋近似前翅。

有趣習性 成蟲全年出現
附註  
新發現  
top↑

孔雀蛺蝶

孔雀蛺蝶

學名 Junonia almana
分類地位 鱗翅目蛺蝶科
俗名  
分佈 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食物 幼蟲寄主植物為定經草、水丁草、大安水蓑衣、車前草等
身體特徵

展翅 50 - 60 mm,夏型個體翅膀表面橙色,上、下翅各有一個大眼紋,翅膀腹面淡褐色,雌蝶翅膀表面與翅腹面較淡,冬型個體翅膀外緣具尖角突起且翅膀腹面不具眼紋,合翅時如枯葉融入環境中。

有趣習性

成蟲常見於寬闊的草原上活動,飛行迅速,習性靈敏,它會隨季節有冬型和夏型不同的型態出現,因為這種特殊習性可以讓它在冬季時體色變淡,可以偽裝成枯葉保護自己(擬態)。

附註  
新發現  
top↑

孔雀青蛺蝶

孔雀青蛺蝶

學名 Junonia orithya
分類地位 鱗翅目蛺蝶科
俗名 青眼蛺蝶
分佈 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全年可見,常見於寬闊的地面、草地或枯乾的泥地活動
食物 幼蟲寄主於爵牀植物
身體特徵

展翅 47 – 53mm ,雄蝶後翅表面有藍色的金屬光澤,前後翅面各有2枚眼紋;雌蝶後翅表面深紫褐色,前翅前緣中央有2條橙色橫斑,喜歡在地面活動,雌與雄的翅腹面斑紋與翅正面相同

有趣習性 喜歡張翅,酷愛陽光,行動敏捷,成蟲常在荒地或路旁或森林邊緣花叢吸蜜
附註  
新發現  
top↑

紅擬豹斑蝶

紅擬豹斑蝶紅擬豹斑蝶

學名 Phalanta phalantha
分類地位 鱗翅目蛺蝶科
俗名  
分佈 臺灣全島平地到低山地區,平地到海拔500 公尺間山區均有分布
食物

幼蟲以楊柳科之水柳、垂柳、水社柳等植物為食物;成蝶喜吸食各種野花花蜜或樹木流出樹液

身體特徵

本種為中型蝶種,展翅約為 50-60mm成蟲前翅外觀大致呈現三角形。後翅卵圓形,外觀接近三角形。 雄蝶前、後翅表底色為橙黃色,前翅有黑色不規則圈狀紋,翅表有黑色圓斑,前、後翅外緣部位有黑褐色波狀紋;雌蝶翅形較為寬圓,雌蟲翅表色澤花紋與雄蟲相似

有趣習性

它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飛行速度很快,藉以逃避天敵的追殺,所以在鹿角溪人工溼地中常常見到它時,總是來去匆匆,很難看到它安靜下來休息

附註  
新發現  
top↑

姬紅蛺蝶

姬紅蛺蝶

學名 Vanessa cardui 
分類地位 鱗翅目  蛺蝶科
俗名  
分佈 平地至高海拔山區
食物 幼蟲以艾草、鼠麴草、錦葵科的華錦葵、蕁麻科的水絲麻等為食物
身體特徵

成蟲下翅表面底色為橙色,散生一些黑色與黑褐色斑紋,下翅腹面也是一片雜亂的褐色系斑紋,但底色較淡,呈白褐色,因此下翅亞外綠的眼紋比相似種的紅蛺明顯,雌雄差異不大。 展翅宽40~50mm

有趣習性

幼蟲化蛹時會將數片葉子用吐絲的方式黏在一起,做出一個中空的葉苞在裡面化蛹,而成蟲常在荒地、路旁、林緣訪花,雄蝶會在溼地吸水。

附註  
新發現  
top↑

琉球三線蝶

琉球三線蝶

學名 Neptis hylas lulculenta
分類地位 鱗翅目  蛺蝶科
俗名  
分佈 低、中海拔山區
食物 幼蟲以豆科的葛藤及大葉山螞蝗等多種植物為食物
身體特徵 展翅 47 - 55mm,翅膀表面褐色,展翅時有3條白色橫帶,前翅近基部的縱紋後方有一個白斑及三角斑型,翅面的橫帶由7枚白斑排列,翅腹面底色黃褐色是近似種中底色最淡的,白色條紋鑲黑色邊,雌雄外觀近似
有趣習性

成蟲常見於禾本科的草叢上停棲,喜歡吸食腐果及樹液;幼蟲常見棲息葉端造糞橋保護,十分特別

附註  
新發現  
top↑

毛脛夜蛾

毛脛夜蛾

學名 Mocis undata
分類地位 鱗翅目裳夜蛾科
俗名  
分佈 低海拔山區
食物  
身體特徵

展翅44-49m,翅面淡灰褐色,前翅有2條斜向的褐色帶紋,第一列的斑紋較窄,第2列近前緣端較寬,兩帶間有不明顯的線型交差,亞端線於各脈間具細小斑點。本屬有6種,各種間的斑型近似,本種前翅的2條褐色斜向斑紋可做為辨識的依據。

有趣習性  
附註  
新發現  
top↑

普三星燈蛾

普三星燈蛾

學名 Uletheisa   pulchelloides vaga
分類地位 鱗翅目燈蛾科
俗名  
分佈

主要分布南部、東部及蘭嶼等海邊地區,但近年來在北部地區也常見它的身影,在鹿角溪人工溼地裡是一種很常見到的蛾類

食物 成蟲喜歡在豆科植物上賞花吸蜜,幼蟲吃白水木的葉片
身體特徵

屬於中小型蛾類,前翅白色,上面密布黑、橙色的三角或方塊斑點,後翅呈灾白色,樣子好像穿了一件漂亮禮服的昆蟲

有趣習性

大多數的蛾都在傍晚或夜間活動,但普三星燈蛾郤是在白天活動的蛾類。 還有一個近似種(擬三星燈蛾),外觀及翅上斑紋都很像,只在前翅的翅脈的邊緣上有些微的差別而已。

附註  
新發現  
top↑

臺灣紋白蝶

臺灣紋白蝶

學名 Appias lyncida formosana
分類地位 鱗翅目粉蝶科
俗名 異色尖粉蝶
分佈 低海拔山坡地
食物

幼蟲以山柑科的銳葉山柑、多花山柑、小刺山柑和魚木等植物寄主,成蟲4至10月出
現,喜歡訪花

身體特徵

展翅 50 - 60 mm,雄蝶翅面白色,前、後翅緣具黑色斑紋,前翅還有2個黑斑翅腹面後翅為淡 黃色;雌蝶翅膀面灰褐色,前後翅斑紋發達,前翅也有2個黑斑翅腹面灰褐色具白斑。

有趣習性

成蟲全年出現,飛行緩慢,數量頗多,常在花叢間吸蜜及濕地上吸水常群集於溪邊吸水,活動敏捷。

附註  
新發現  
top↑

黑點粉蝶

黑點粉蝶

學名 Leptosia nina niobe
分類地位 鱗翅目粉蝶科
俗名  
分佈 低海拔山坡地
食物 幼蟲攝食白花菜科之銳葉山柑、小刺山柑、魚木等植物
身體特徵

前翅近外緣有一枚明顯的黑色斑紋,後翅腹面具有成波浪狀分佈的淡褐色細斑紋,為台灣產粉蝶中最小型的種類

有趣習性 成蝶飛行極為緩慢,喜愛訪花吸蜜或在濕地上吸水。
附註  
新發現  
top↑

不知名的燈蛾

不知名的燈蛾

學名  
分類地位 鱗翅目燈蛾科
俗名  
分佈  
食物  
身體特徵

屬於中小型蛾類,頭胸和翅為黃色,足的基部呈黃色,而足的末端呈黑色,胸部有細黃色的絨毛,腹部黃白色。

有趣習性  
附註  
新發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