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昆蟲麟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蜻蛉目脈翅目膜翅目彈尾目蜉蝣目NG篇

 

 

 

 

 

 

 

 

 

認識昆蟲

夜遊蜻蜓 彩裳蜻蜓                                   猩紅蜻蜓 杜松蜻蜓 褐基蜻蜓 青紋細蟌
紅腹細蟌 白痣珈蟌 粗鉤春蜓 蜻蜓水蠆 光學顯微鏡下的蜻蜓水蠆 豆娘水蠆

 

夜遊蜻蜓

夜遊蜻蜓

學名 Tholymis tillarga
分類地位 蜻蛉目蜻蜓科
俗名  
分佈 生活於沼澤、湖泊、池塘等靜水流域處,偏好水較深的環境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複眼上半紅色、下半淡黃色。後翅靠近中央有黑褐色斑、白色圓斑。腹部紅色。胸紅色。翅膀透明,翅痣黃褐色。

有趣習性

雄蟲會在黃昏前出現,飛行的方式很特別,它會沿著長有草的水岸巡邏,以定點盤旋及快速位移來交互進行著。雌蟲以點水的方式產卵,產卵時雄蟲會在一旁護衛保護雌蟲。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裡的直腸鰓來呼吸,且體型粗壯。

新發現  
top↑

彩裳蜻蜓

彩裳蜻蜓

學名 Rhyothemis  variegata arria
分類地位 蜻蛉目蜻蜓科
俗名  
分佈 生活於低海拔山區,棲息於池塘或沼澤等靜水域,成蟲於4-10月出現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31-42mm,雄蟲複眼紅褐色,胸及腹部黑色,前翅和後翅的翅膀有黃色和黑色的斑紋,但斑紋因個體而有所差異。雄蟲翅端黑褐色,雌蟲近似雄蟲但翅端透明,尤其前翅端透空的區域較大。

有趣習性

雄蟲喜歡停棲在明顯的地點停棲時翅膀會緩慢上下擺動,尤其它喜歡在高處飛行且飛行速度緩慢,姿勢像蝴蝶十分美麗,故有「蝴蝶蜻蜓」之稱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裡的直腸鰓來呼吸,且體型粗壯。

新發現  
top↑

猩紅蜻蜓

猩紅蜻蜓猩紅蜻蜓

學名 Crocothemis servilia servilia
分類地位 蜻蛉目蜻蜓科
俗名  
分佈 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池塘、沼澤、水田等水域活動,成蟲於4 - 12月出現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38-44mm,雄蟲複眼紅色,胸部及腹部為鮮豔的的紅色,此為命名的由來。腹部背面具一條不明顯的縱向黑線,後翅翅基具褐色斑塊,翅痣黃褐色。雌蟲複眼上褐下灰藍色,胸部及腹部黃褐色,腹背的黑線特別明顯,後翅基具褐斑,翅痣黃褐色,老熟個體體色變為灰褐色。未熟雄近似雌蟲,但可從腹末節的攫握器或尾毛分辨。

有趣習性

雄蟲會停在水域中明顯的枝條上佔據領域,雌蟲以點水方式產卵,為常見的種類,數量很多。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裡的直腸鰓來呼吸,且體型粗壯。

新發現  
top↑

杜松蜻蜓

杜松蜻蜓

學名 Orthetrum sabina sabina
分類地位 蜻蛉目蜻蜓科
俗名  
分佈

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水田、池塘、沼澤等水域活動,環境適應能力佳,為優勢的種類,數量很多。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48-53mm,雄蟲複眼綠色或深綠色,胸部綠色或黃綠色,側視有6條散亂的黑色斑紋,腹部黑色,第1-3節膨大,3節後變細,7-10節黑色較粗,腹側具3-4枚白色的大斑,攫握器白色,翅膀透明,翅痣黃褐色。雌蟲外觀近似雄蟲,可從尾毛的構造分別。

有趣習性 成蟲相當具侵略性,會捕食體型相當的其他蜻蜓,雌蟲以點水的方式產卵。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裡的直腸鰓來呼吸,且體型粗壯。

新發現  
top↑

褐基蜻蜓

褐基蜻蜓

學名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分類地位 蜻蛉目蜻蜓科
俗名  
分佈 低中海拔山區,靜水池塘、水田、沼澤等水域,數量很多。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30-35cm,雄蟲複眼褐色,合胸褐色,側視具數條黑色的細紋,腹部紅褐色,腹背具不明顯的縱向的黑線,前後翅上緣2/3面積為褐色,此為命名的由來。翅痣紅色,雌蟲複眼上褐下綠,合胸及腹部顏色較淡,腹背有2條縱向的黃色或黃褐色縱斑,翅膀透明,翅痣黃色。未熟雄蟲近似雌蟲但可從翅緣上的紅褐色分布辨別。

有趣習性

稚蟲對於較有污染的水域也可以適應,雄蟲會停棲在明顯的枝條上,攫住雌蟲交配的時間很短,雌蟲產卵時把卵點在水面的植物上,雄蟲則在一旁保護雌蟲。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裡的直腸鰓來呼吸,且體型粗壯。

新發現  
top↑

青紋細蟌

青紋細蟌青紋細蟌

學名 Ischnura senegalensis
分類地位 蜻蛉目細蟌科
俗名  
分佈 平地至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池塘、溝渠、菜園沼澤等水域,成蟲全年可見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腹部長23-25mm,雄蟲胸部青綠色,胸側具黑色條紋,腹部背面黑色,腹側綠色或綠褐色,雄蟲腹末第8節全部呈水藍色,第9節一半呈水藍色,從側面看呈L字型。雌蟲腹末無水藍色斑紋。未熟雄蟲與雌蟲外型相似,長得很像近以種亞東細蟌(亞東細蟌的腹末第9節具水藍色,從側面看呈一凸字型,由腹節的水藍色在不同部位可以區分)

有趣習性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末端的三根狀似羽毛的尾鰓來呼吸,且體型細長瘦弱

新發現  
top↑

紅腹細蟌

紅腹細蟌

學名 Ceriagrion latericium ryukyuanum
分類地位 蜻蛉目細蟌科
俗名  
分佈 平地至低海拔之池塘、溝渠等靜水域,成蟲全年可見,為常見的種類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35-41mm,翅膀透明,翅痣黃色。雄蟲頭部紅色,複眼綠色,胸部橙黃色,腹部橙色;雌蟲複眼綠色,胸部黃綠色或黃褐色,腹部橙色

有趣習性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末端的三根狀似羽毛的尾鰓來呼吸,且體型細長瘦弱

新發現  
top↑

白痣珈蟌

白痣珈蟌

學名 Matrona cyanoptera
分類地位 蜻蛉目珈蟌科
俗名  
分佈 低海拔山區的淺溪或有遮蔭蔭的小溪流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53-82mm,雄蟲胸、腹部綠色具藍色金屬光澤,翅膀深藍色不具翅痣,雌蟲體色綠色或灰褐色,翅膀褐色,翅痣白色,本種以雌蟲命名。

有趣習性

喜歡停棲葉端或在近水面上飛行,雄蟲色澤鮮艷,體態優美,在求偶時會展示雙翅及腹部末端,有時也會平趴在水面上,交配後雄蟲會守護著雌蟲產卵,並持續出現求偶的動作,雌蟲將卵產在植物水面下的部位,有時也會整隻潛到水面下產卵。常出現在溪流旁邊的樹林。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末端的三根狀似羽毛的尾鰓來呼吸,且體型細長瘦弱

新發現

它是臺灣特有種,只有在臺灣才看得到哦,最特別的是我們在鹿角溪人工溼地中可以發現它!

top↑

粗鉤春蜓

粗鉤春蜓

學名 Ictinogomphus rapax
分類地位

蜻蛉目春蜓科

俗名  
分佈 低海拔山區,棲息池塘、湖泊、沼澤等水域,棲息量很多
食物

稚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稚蟲會捕足小型昆蟲或水中小型生物食;成蟲會捕足小型昆蟲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66-74mm, 雄蟲複眼深綠色,合胸黑色,合胸前方有一枚倒八字型的黃斑,側方有4條黃色斜斑,其中第1、3條斑紋較窄,腹部黑色,腹背第1-8節基部具黃斑,第9-10節黃斑於側邊出現,腹末端具扇狀突起,雌蟲近似雄蟲但黃斑較發達。

有趣習性 雄蟲會停棲在岸邊巡弋,會捕食頗為大型的物,包括其他蜻蜓。
附註

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行變態,即幼蟲水生稱稚蟲,成蟲陸生,所以水生的幼蟲又稱為水蠆,靠腹部裡的直腸鰓來呼吸,且體型粗壯。

新發現  
top↑

不同種且不知名的蜻蜓稚蟲 - 水蠆

蜻蜓水蠆 蜻蜓水蠆 蜻蜓水蠆
top↑

在光學顯微鏡下放大看到的不知名的蜻蜓稚蟲 - 水蠆

光學顯微鏡下的蜻蜓水蠆 蜻蜓水蠆頭部構造
top↑

不同種且不知名的豆娘稚蟲 - 水蠆

豆娘水蠆 豆娘水蠆
豆娘水蠆 豆娘水蠆的脫皮
top↑

在光學顯微鏡下放大看到的不知名的豆娘稚蟲 - 水蠆

水蠆頭部構造 水蠆尾鰓
水蠆翅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