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昆蟲麟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蜻蛉目脈翅目膜翅目彈尾目蜉蝣目NG篇

 

 

 

 

 

 

 

 

 

認識昆蟲

藍豔金花蟲 台灣豆金龜 錨紋瓢蟲 橙瓢蟲
六條瓢蟲 中華食植瓢蟲 黃守瓜 不知名的龍蝨幼蟲

 

 

藍豔金花蟲

藍豔金花蟲

學名 Arthrotus adbominalis
分類地位 鞘翅目金花蟲科
俗名 黃腹藍豔螢金花蟲
分佈 低中海拔山區
食物 常見寄主於菝葜類植物
身體特徵

體長 6 - 8 mm,前胸背板前後緣平直,背方略扁,通體深藍色,腹部橙黃色,翅鞘具刻點有藍綠色或紫色的光澤。 本屬9種,各種間斑型近似不容易分辨

有趣習性  
附註 鹿角溪工作坊-劉忠富老師 提供
新發現

藍豔金花蟲雖然是臺灣特有種的昆蟲,但是它在臺灣是很常見的種類,所以在鹿角溪溼地中也可以找到它的蹤跡哦!

top↑

臺灣豆金龜

台灣豆金龜

學名 Popillia taiwana
分類地位 鞘翅目金龜子科
俗名  
分佈 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食物  
身體特徵

體長 8 - 11 mm,翅鞘為鮮艷的褐色具不明顯的縱向溝紋,部分個體有黃褐色的條狀斑紋,前胸背板綠色或褐綠色,有強烈的金屬光澤,腹部末端外露具2枚白色三角斑毛叢。本屬有8種,外觀近似蒙古豆金龜,從外觀不容易分辨

有趣習性  
附註 方小姐 提供
新發現

喜歡吸食花蜜,雖然它是臺灣特有種的昆蟲,但在臺灣是很常見的種類,所以在鹿角溪溼地中也可以找到它的蹤跡哦!

top↑

錨紋瓢蟲

錨紋瓢蟲錨紋瓢蟲

學名 Lemnia (lemnia) biplagiata
分類地位 鞘翅目瓢蟲科
俗名 雙帶盤瓢蟲
分佈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於3 - 10月,全島可見
食物 成蟲和幼蟲都以蚜蟲、介殼蟲、飛蝨等同翅目若蟲為食,食性較廣
身體特徵

體長 4.8 - 6.8 mm,體色紅色,頭部黑色,前胸背板黑色,前緣具2枚白色斑紋,小盾板黑色,翅鞘末端有一枚錨形黑斑,前緣近基部各有一枚大黑斑相連,本種個體變異很大,除錨紋型外尚有雙帶型、無斑型、雙斑型、黑色型等多種型態,其中以錨紋型數量最多。雌雄頭部顏色不同,雌蟲頭額黑色,雄蟲淺黃色或白色。

有趣習性

因為它會吃蚜蟲、介殼蟲、飛蝨等同翅目若蟲為食,因此在大自然中扮演著益蟲的角色,在農業上還被利用來做為生物防治的益蟲呢!

附註  
新發現

在鹿角溪人工溼地中我們有發現2隻錨紋瓢蟲變異中的無斑型個體,這種無斑型個體在大自然中是十分少見的

top↑

橙瓢蟲

橙瓢蟲

學名 Micraspis discolor
分類地位 鞘翅目瓢蟲科
俗名 稻紅瓢蟲
分佈 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食物

以蚜蟲為食,當食物缺少的環境下,某些個體會食水稻或苧麻的雄蕊,曾發現其食某種芒草的花藥,成蟲和幼蟲大都以蚜蟲、介殼蟲、飛蝨等同翅目若蟲為食,食性較廣

身體特徵

體長3.7 - 4.9 mm,頭額黃色或具黑斑,前胸背板後緣左右各有2枚斜向的褐色或黑色斑紋,有些個體此處斑紋不明顯,翅鞘為單純的橙色,兩翅中央接合處有明顯的黑色縱帶。

有趣習性

因為它會吃蚜蟲、介殼蟲、飛蝨等同翅目若蟲為食,因此在大自然中扮演著益蟲的角色,在農業上還被利用來做為生物防治的益蟲呢!

附註 方小姐 提供
新發現  
top↑

六條瓢蟲

六條瓢蟲六條瓢蟲

學名 Cheilomenes sexmaculata
分類地位 鞘翅目瓢蟲科
俗名 六斑月瓢蟲
分佈 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食物

以蚜蟲為食,當食物缺少的環境下,某些個體會食水稻或苧麻的雄蕊,曾發現其食某種芒草的花藥,成蟲和幼蟲大都以蚜蟲、介殼蟲、飛蝨等同翅目若蟲為食,食性較廣

身體特徵

成蟲體長4.5 - 5.5 mm,前胸背板黑色,前緣及側緣白色,中央的黑色呈突角狀,翅鞘紅色,左右各三條橫向排列長短不一的黑斑,成蟲斑型變異多達20種以上,但前胸背板的斑紋較穩定;幼蟲體色黑色,體背中央有白色縱斑。

有趣習性

因為它會吃蚜蟲、介殼蟲、飛蝨等同翅目若蟲為食,因此在大自然中扮演著益蟲的角色,在農業上還被利用來做為生物防治的益蟲呢!

附註  
新發現  
top↑

中華食植瓢蟲

中華食植瓢蟲

學名 Epilachna chinensis
分類地位 鞘翅目瓢蟲科
俗名  
分佈 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食物 雞屎藤、蕨類植物等
身體特徵

體長5.8mm,體色紅褐色具灰白色短毛,前胸背板有一枚粗獷的橫斑,兩端尖狹,翅鞘左右各有5枚黑斑,其中第一列於前緣的黑斑呈橫向狀,近後緣的黑斑呈水滴狀或斜向。

有趣習性

本種有群居性,而成蟲身上長滿細毛,模樣和普通常見身體光亮的瓢蟲大不相同,很特別,且它和其它的瓢蟲的食物也不同,它居然是吃素的唷!

附註  
新發現  
top↑

黃守瓜

黃守瓜

學名 Aulacophora indica
分類地位 鞘翅目金花蟲科
俗名 紅龜仔、台灣守瓜、台灣瓜葉蟲
分佈 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食物 多種瓜類植物
身體特徵

體長 6 - 7 mm,頭部、前胸背板橙色,小盾板橙色,翅鞘亦為單純的橙色具亮麗的光澤,各腳黑色但前腳黃褐色。

有趣習性

牠們是一群微小的小甲蟲,在鄉下或都市的菜園裡與人類為伍,只要有菜園就有牠們,棲息於菜園的金瓜、南瓜、苦瓜、瓠瓜、菜瓜...等多種瓜類植物葉片上,成群的金花蟲會將葉面咬得千瘡百孔,雖然如此,從照相機的鏡頭下,牠們還是一群可愛的小蟲,外觀嬌小豔麗。

雌蟲產卵於根部的土面,幼蟲孵化潛入土中,約25-26天羽化,幼蟲以根部為食,成蟲啃食葉面,形成弧狀的食痕,本種以成蟲越冬,陽光下常見在菜園的葉片、花朵上活動,生性機警,遇到騷擾時有些個體會裝死掉落地面,有些會迅即飛離。

附註  
新發現  
top↑

不知名的龍蝨幼蟲

不知名的龍蝨幼蟲

學名  
分類地位 鞘翅目龍蝨科
俗名  
分佈 低中海拔山區
食物 肉食性
身體特徵

幼蟲 體細長是水生的昆蟲,在頭部有一對尖銳的大顎,靠尾部的呼吸管伸出水面來呼吸空氣。

有趣習性

龍蝨的幼蟲期有三齡,幼蟲期的長短會因種類以及食物的攝取量而有所不同,當終齡幼蟲要化蛹時,牠會爬出水面,找一處較陰暗潮溼的泥土地來化蛹,其化蛹的方式主要是終齡幼蟲利用頭部挖掘並構築一個蛹室,然後在蛹室脫皮進入蛹期。蛹期通常是需要4-16天左右的時間才會羽化為成蟲。

龍蝨成蟲和幼蟲都以水中昆蟲、蝌蚪、小魚為食,幼蟲時腹末有呼吸管可伸到水面呼吸,成蟲則沒有,就必須常浮到水面帶一個氣泡,再潛入水中;身上呼吸孔和氣泡相通,由此吸取氧氣。

附註  
新發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