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大師風範
關於竹子
竹編之美
竹編技法
拜師學藝
採訪紀實
關於我們
計畫簡報
回首頁
 

 

創作與生活

   

 


平易近人,笑容可掬,是大師給人的第一印象。走進「碧竹平舍」猶如進入了時空隧道,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傳統竹編器具,這些都是大師幾十年來的心血結晶。這位一生與竹為友的國寶級大師,談起竹子猶如打開話匣子,娓娓道來,滿了智慧的言語,猶如自古以來的文人常以竹為師一般,尊重竹子、也了解竹子。

掌握材質的特性是他的創作理念。

如此嚴追求完美的嚴謹態度,是我們這後生晚輩值得學習的,大師曾為了得到適合的竹篾,不斷修改,而得以機器拉出6毫米寬的細薄篾絲。甚至還能以手工剖剝出3毫米的篾絲。大師的創作往往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在器物大致成形後再加以發揮,彷彿畫家在畫布上作畫一般,編織出立體、躍動的作品,例如作品「歡樂時光」,便根據一年四季而有的不同風味,神乎其技的編出四種花紋。

賞竹、愛竹、用竹是大師的生活。由校長率領的團隊與張大師合影

如有閒暇,他經常逗留瀏覽的地方是收藏家的庫房、博物館、老輩竹藝家的工作室,以及全省各地的藝品店。出國旅遊時竹籐器具更是他的最愛,在工作室裡收集著各國竹藤藝品,對於巧奪天工的作品愛不釋手。

此外大師對於竹藝的推廣更是不遺餘力,在1983至1998年間,長達15年之久,陸續的出入山地部落開辦竹編課程,培訓年輕一輩的人才,將他自設工廠內所需的部分提供給學員去編製,一方面繼續手藝的學習,一方面增加他們副業的收入,推廣當地竹編藝術。

除了在部落裡推廣竹編藝術,大師也和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合作,除了辦理展覽還開設竹籐編織課程,在研習課程中擔任講師。



這是大師對於竹籐編技藝之傳承的期許。雖然竹籐器具日漸已從我們的生活周遭消失,一路走來,也不是有太多實質上的收入,但是基於興趣和使命感,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