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圳道

曹公圳是清代台灣三大古圳(另有八堡圳、瑠公圳)中,唯一由官方主導開鑿的水圳系統。清朝鳳山縣令曹謹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動工興築,道光十八年﹙1838﹚完工。道光二十四年(1844)再完成另一圳。前者稱為「曹公舊圳」,又名「五里舊圳」或「五鳳埤公圳」(圖一,點圖放大);後者稱為「曹公新圳」,又名「五里新圳」(圖二,點圖放大)。「鳳山圳」在新埤子汴分自曹公舊圳,在道光十八年(1838)竣工,成為環繞鳳山縣城北、西、南的護城河,與半圓形的供水主幹,並有朝西、西南方向輻射的支圳進入高雄平原的中心地帶。日治時為供應農田灌溉用水,於是在九曲堂曹公圳上游導水幹線引水,新開一條曹公圳支圳「大寮圳」。民國三十八年高雄農田水利會開築的曹公圳第五個灌溉系統「林園圳」。早期曹公圳水系將高雄平原的埤塘、湖泊連為一體,在農業經營時代的扮演灌溉角色。

圖一:五鳳埤公圳圖(1844年)

圖片來源:
道光二十四年(1844)
林樹梅著作中「五鳳埤公圳圖」
本圖由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重製,2007.07

圖二: 曹公舊新圳概圖(1905年)

圖片資料來源:
1905年,台灣土地慣行一斑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郭吉清整理重繪,2006年

 

圖三:曹公圳潛力景點位置圖
王妍惠繪製-本圖參考資料:
曹公圳流域-潛力點介紹

現今,曹公圳系統包括曹公舊圳、曹公新圳、鳳山圳、大寮圳、林園圳五圳(圖三,點圖放大)。曹公圳灌溉區現屬高雄農田水利會管理,下設九曲、大寮、小港、鳳山、鳥松、左營、楠梓等七處工作站。曹公圳原水取自高屏溪九曲堂取水口,雨季並匯集大樹、鳥松、仁武、大社丘陵地帶雨水,區內農田灌溉餘水最後分注鳳山溪(下游為前鎮河)、後勁溪、愛河河川。

曹謹開圳的故事,在大高雄地區家喻戶曉,先人們沒有科技與機械輔助,憑著水利經驗傳承,以人力、鋤頭、畚箕開鑿的人工水圳,至今被視為高雄人的母親之河。歷經清朝、日治、民國等三個時期,與曹公圳歷史相關的許多設施,至今仍被保存下來,不但可以作為高雄平原開發過程中的歷史見證,也應可發展為高雄地區文化景觀的潛力點(圖三)。以下舉例介紹與曹公圳有關的文化景觀潛力點:

曹公新圳圳頭

位置:大樹鄉九大路河濱二巷16號台灣愛德克公司後門

 

圖四:曹公新圳三孔制水門現貌
(2009/01/01 招家文老師 攝)

簡介:從九曲塘到下草潭的新圳,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動工,道光二十四年(1884),新圳大功告成為感念曹謹德澤,故命名為「曹公新圳」。高屏溪畔曹公新圳圳頭景觀的三孔制水門(圖四),俗稱「三孔涵」,在舊圳上游300公尺處,形制與舊制同。三孔制水門因新建抽水站取水替代而荒廢,後由高雄農田水利會處理廢地出售,上方興建工廠,「曹公新圳」圳頭制水門現在已成為工廠後方圍牆的一部分,三道鋼筋水泥閘門清晰可辨,橫架水泥平面留著日治時期所刻的字跡:「新圳制水門」。

曹公舊圳古圳道

位置:大寮鄉義和村與大樹鄉九曲村交界處

圖五:曹公舊圳古土溝廢棄圳道
(2009/01/01 招家文老師 攝)

簡介:曹公舊圳古「土溝」廢圳道,從源頭「四孔制水門」封閉點開始,首先是一段100多公尺的淤漬淺水塘,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沒清理,淤積嚴重。往西一公里多的廢圳道,一直到新埤仔汴為止,土坡水道保存了舊圳原始風貌(圖五),圳道水質清澈,生態豐富。這條曹公圳已經在這裡170年,水圳與路堤之間,過去曾通行牛車。此地有數百公頃農地,又有曹公新、舊圳充沛的水源,附近工廠污染少,若能結合曹公圳景觀,應有發展溼地生態教學與休閒農業的潛力。曹公新、舊圳系統(圖二),如今已多水泥化,僅「新埤仔汴」附近仍保存一段約1.5公里長的廢棄舊圳土坡水道,該段廢棄水道仍終年有水,土坡特色至今仍保存完整,是曹公圳最具原始特色的圳道。

柴頭埤遺址與護城河

位置:鳳山溪畔(鳳山市老人公園東北角)

圖六:柴頭埤遺址
(2009/01/02 招家文老師 攝)

簡介: 明朝末年,最早抵達鳳山市區的先民在早期稱為「武洛塘」的水邊居住。後來因水源不敷需求,而在武洛塘東側築堤,西側的水域稱為「柴頭埤」作為灌溉埤塘,而後人口逐漸聚集,因此柴頭埤附近可說是鳳山市聚落的發源地。柴頭埤水清魚多,是鳳山市市民早期的游泳戲水的去處,東側的水域稱為「東門溪(今鳳山溪)」。曹公圳開鑿完成,其中一條幹線(後來稱為「鳳山圳」)流入鳳山縣城,成為護城河(有內濠溝、外濠溝之分)。民國60年代起,柴頭埤成為鳳山市的垃圾掩埋場。垃圾填滿後覆上表土,在民國70年代時改建成老人公園、百榕園等休閒綠帶,但柴頭埤也因而消失成為歷史名詞。柴頭埤遺址、鳳山圳柴頭埤抽水站、外濠溝(護城河)、鳳山圳廢圳道、鳳山溪,構成了多樣風貌,且為了後代能尋根溯源,柴頭埤遺址值得立碑紀念。

曹公舊圳水心亭遺址

位置:鳳山市曹公路6號曹公國小校園東南側空地

圖七:水心亭引水道遺址
(2009/01/02 鄭溫乾老師 攝)

簡介: 曹公舊圳支流的內濠溝(今稱「鳳山圳」),兼具護城河的功能,在曹謹修築曹公圳時,特別設計內濠溝的支圳穿過縣署,並建「水心亭」,以隨時了解曹公圳的水位,在當時尚未有科技的測量工具來說,「水心亭」可說是一項創意,對現代人而言,深具教育意義。目前推論出來的引水渠道,疑似是在鳳山市鳳岡路31巷內水溝(圖七),而水心亭的位置在曹公國小校園的東南角空地。

大寮圳圳頭景觀

位置:大樹鄉九大路曹公圳橋大寮圳圳頭

圖八:大寮圳(2009/01/01招家文老師 攝)

簡介:大寮圳(圖八)圳頭位於大寮鄉,灌溉全鄉農田,屬於曹公圳灌溉區域的一部分,灌溉區域為大寮鄉翁公園段、大寮段、芎蕉段、拷潭段、潮州寮段、磚子窯段。早期農民搭寮在河灘地耕作,常有洪水來臨,雖然居民可迅速逃離草寮,但是農作物卻全部隨波而去,損失慘重!七十多年前大寮圳完成之後,農民的生活才逐漸的安定下來。大寮圳現由大寮工作站管理營運,大寮圳對大寮鄉農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奠定大寮鄉日後成為高雄縣稻米生產重地的基礎,甚至提供林園石化工業區、大發工業區的大片工業開發土地,使大寮鄉經濟產業更多元化。

新庄水庫、林園圳圳頭

圖九:新庄水庫(2009/01/20 招家文老師 攝)

位置:大竂鄉新厝村

簡介:林園圳位於林園鄉,流經新厝村、昭明村、義仁村、林內村、潭頭村、溪州村、中芸村、汕尾村,灌溉區域為赤崁段、潮州寮段,是高雄農田水利會於民國三十八年開築的曹公圳第五個圳道。灌溉面積原為435甲,目前已增至700多甲,現由大寮工作站管理營運。新庄水庫末端寬度約40公尺,上游寬度約20公尺,分割成三大一小的制水門(圖九),在當時增加農業生產與水資源利用上,是一項創意設計。在農業衰微的當下,來自鳥松鄉的汙水流入大寮大排,大寮大排的汙水則進入了新庄水庫,新庄水庫的水又流入了林園圳,因此林園圳水質較差。林園圳對於提高林園地區的農地利用有其劃時代的貢獻,因此應加以美化並提昇水質。若能將它登錄為文化景觀,應有助於喚醒地方的環保意識。

心得

透過畫圳道圖,讓我更了解每個圳道及設施所分布的位置!看過了一本又一本的資料,對於圳道們整個演變過程更是有進一步的了解!曹公圳陪伴我們一百七十多年了,曹公在當時的建設不但恩澤了當時的人們,也流芳至今!有如此偉大的圳道,我們怎能置之不理?在查找資料的同時,也看到許多熱愛鄉土文化資產的人們,為了維護古圳道所付出的努力!河渠雖然不會說話,但她所流經的區域會反映出她的愛、她的痛。當我們愛護她時,附近會是一片綠意盎然;而當我們無視於她、拋棄她時,她所散發的惡臭與髒亂,成為我們應負責承擔的後果! 維護這些圳道景觀,不僅僅是為了帶來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更是對先民的一種責任!

撰文者: 王妍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