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
網站導覽
話說豐田 談天說玉 玉鄉尋寶 課程融入 研究札記
翻開玉史 訪談記實

玉的發現

       
  首頁>>談天說玉>>玉的 分類    
       
 

 1987年台大譚立平教授將豐田玉分成翠玉、貓眼閃 玉及蠟光閃玉3種,其中以翠玉最為常見;貓眼閃玉則是花蓮人最先發現並且打磨成功,產量少,可做成寶石的更少,因此價值頗高;蠟光閃玉則是指光澤似蠟,常和滑石共生。

 

 

有學者稱為普通玉,但根據蔡萬益先生的說法,應該稱為翠玉
(拍攝/玉嬌龍 陳立輝)

 

翠玉

  翠綠或墨綠色的閃玉,有玻璃光澤,中等透明程度,粒度自40至150微米,是最常見的豐田玉,佔了約八九成。

 

     

 

貓眼玉

  貓眼玉最初在1953年打磨成 功。此類閃玉具玻璃光澤,呈長纖維狀,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每條纖維至少有2公分,野外觀察甚至可見100公分長。其硬度高達7.1,比一般翡翠的硬度還高,徹底打破閃玉等於「軟玉」的迷思。而所謂的「貓眼石」,為貓眼玉原礦經過拋光打磨後,中間會出現宛如貓眼狀的細長明亮光線。一般人熟知的貓眼石本質是 金銀寶石,本質是玉的貓眼玉,全球僅台灣有產

 

 

打磨之後中間會出現宛如貓眼狀的細長明亮光線的貓眼玉石
(拍攝/玉嬌龍 張圳成)

     

 

 

光澤似蠟,有如羊脂的蠟光玉
(拍攝/玉嬌龍 張圳成)

 

蠟光玉

  光澤似蠟,通常並不透明,有時微透,有如羊脂。蠟狀光是因為此類閃玉的顆粒很微細,通常在15微米之下,當光線進入結晶細微的蠟光玉時,產生漫射現象。台灣蠟光閃玉很少純白色,一般為淡灰藍色至 中度灰藍色,產量也不多。

     

 

 
 
 話說豐田 :: 翻開玉史 :: 談天說玉 :: 玉鄉尋寶 :: 訪談記實 :: 課程融入 :: 研究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