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鐵道迷|觀光新契機|鐵道狂想曲
鐵路世紀
深澳線客運復出 值得用心期待
民國八十年之前,那幾年台鐵支線的宿命都有一種共同的特點,就是面對公路毫無競爭力;甚至在公共政策上「公路建,鐵路棄」,絲毫不積極去爭取鐵路在交通上應有的地位,業績不佳當然就關閉,深澳線、東港線、東勢線皆然,這正是當年「消極經營」的最佳寫照。還好在東勢線停駛後,反彈的聲浪民氣可用,改變後續支線的命運。相較於今日社會比較有鐵道文化保存觀念,軌道運輸比公路更為環保,不再輕易以廢除支線作為減輕虧損,不同時代背景的價值觀,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在相關單位配合觀光化政策的推動下,由於深澳線接近深澳漁港、八斗子海濱公園的優點,而且在舊八斗子車站附近,未來還將規劃設立海洋科學館。這條穿山瀕海的深澳線,是否有可能以鐵路客運重新復出;或規劃以輕軌電車LRV運行,甚至重建觀光鐵道至濂洞一帶,以帶動九份、金瓜石的觀光產業。其實,不論是哪一種,我們都將寄予厚望,因為屆時也許連外國觀光客也都將蜂擁而至,直讓日本湘南之島電鐵相形失色呢!
基隆臨港線曾有的特殊景觀
由於基隆臨港線因開發的早,加上不屬於縱貫鐵路範圍,不止未電氣化,更奇蹟式地保存許多古老的鐵道文化資產,與台灣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趣景,益發顯現其珍貴性。首先,傳統臂木式號誌機在基隆臨港線仍然可見,就在中山一路平交道臨港線入基隆站前;而且基隆站區內仍保有號誌樓與調車用臂木式號誌,在花東線已經更換傳統臂木式號誌仍然存在的支線,都是十分的可貴。
第二,鐵路從中山二路穿越而過的平交道,經過一個古老的雙線隧道,在此先簡稱其為「第一隧道」,其隧道口構造與規模與竹仔嶺隧道相似,以開發年代推測,應是在1925年以前所完成,需善加保存才是。從前自站區到這裡有雙線,出「第一隧道」北口,右線始分歧往仙洞調車場,隧道北口上仍有臂木式號誌,今日鐵道已拆掉一線,該臂木式號誌也隨之消失了。
在過去由於鐵路進入仙洞調車場前,裝有一副雙K轉轍器而使其聲名大噪,推測應為日治時期所設。而今日因為仙洞調車場停用,該轉轍器亦拆除令人唏噓不已。其實,雙K轉轍器在外國鐵路網十分普遍,只是在台灣過去就這麼一副,所以覺得珍貴;而後,台中後佔亦新增一副雙K轉轍器,鐵道迷引此將注意力轉移。就這點而言,應保持平常心才是。
第三,便是在火車出「第一隧道」北口之後,貼近民宅並行駛在大馬路上,經過台肥支線的十字交叉,與進入鐵路公用的「復興隧道」,前往外港碼頭的雜糧裝卸場。但如今台肥支線的十字交叉已經不見,徒留遺跡。其實十字交叉在台鐵較稀有,在糖鐵卻是十分普遍,著名的岸內糖廠還有連續兩個十字交叉,可見並不需大驚小怪。然而火車走大街,甚至鑽入隧道與汽車相鄰,的確因為十分少見,造成不少民眾與業者的困擾,甚至有發生不幸的意外事故。
經常有許多外地來的民眾,大剌剌地把汽車停在火車鐵軌上,以為鐵道大概廢棄了,怎知火車竟然來了而且被擋住了!!火車司機下車來找車主開走,車主還一臉不解,這類事情時有所聞。還有年輕人騎機車一路飆車衝進復興隧道,看到隧道內竟然有火車!而摔倒或是撞上火車的意外都曾發生過。如此種種,都曾造成台鐵的困擾,民眾也多感恐懼與不便,這也正是基隆臨港線全面廢止的原因。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三日星期三開完最後一班車,基隆臨港線即正式駛入歷史。而除了2~4號碼頭台鐵火車進口下船運送的軌道仍保留外,基隆港務局已編列93年拆除預算,若果其然,台灣鐵道將失去了根,著實令人悲傷。
 
 
 
 
 
 
 
深澳線

基隆臨港線

曙光重現

今昔風華
參考資料

心路歷程

專題簡報

團隊介紹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