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佈局 | 「假四垂」屋頂 | 斗栱之美 | 「對場造」傑作
 
景福宮的建築特色之4-對場造

  「對場」指一座建築,由兩派以上匠師來承造,一般以中軸線左右對稱,匠師各作一區,各
  展技藝、互相競技,合作分工意義相當大。

  景福宮是台灣廟宇少見的「前後對場」形式,正殿由陳應彬設計,陳己元(陳應彬之子)承建,
  前殿(三川殿)由吳海同執篙。兩大匠師各顯神通,儘管各有各的特色,卻仍讓景福宮呈現整體建
  築合諧之美。列舉說明如下:

 斗栱之比較

   正殿與三川殿之斗栱皆以螭虎栱為主,螭虎型態各異,有的回首、有的遠眺,出簷皆以丹鳳栱
  承接吊筒,但正殿陳派的栱身用料肥碩,螭虎捲紋曲線多。

   三川殿吳海同之螭虎栱栱身較細緻、複雜。於排樓面與架內姿態亦變化多端,有的互銜蓮花。

 

 左圖為正殿斗拱構造  徐逸鴻 繪  右圖為三川殿斗拱構造 徐逸鴻 繪

上二圖,引自《桃園景福宮 大廟 建築藝術與歷史》

 

正殿後方斗拱構造 陳柏舟 提供 三川殿斗拱構造 邱顯昌 攝影

 鰲魚托木之比較

正殿托木 三川殿托木

正殿鰲魚托木 三川殿鰲魚托木

上二圖 引自《桃園景福宮 大廟 建築藝術與歷史》

   托木亦稱「插角」、「雀替」,通常位於四點金柱與大通之交角處,龍頭魚身為其主要特徵,
  左圖為正殿的托木,與三川殿不同的是有鰭翼而無爪,尾巴轉折靈活,魚身兩翼作翔遊狀,栩栩
  如生。

   右圖則為三川殿的托木,有前爪而無鰭翼。雖然各有千秋,但總體而言,龍眼明亮傳神,鬍
  鬚飛揚,按金上彩,色澤亮麗,層次分明。

 花籃吊筒之比較

正殿垂花 三川殿垂花

正殿花籃吊筒 陳美智 攝影 三川殿花籃吊筒 陳美智 攝影

   吊筒亦稱「垂花」,是懸掛在樑下的短柱,利用槓桿平衡原理,將屋頂重量部分分擔。左圖
   為正殿的花籃吊筒,右圖為三川殿的花籃吊筒,各有各的特色,整體十分合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