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復1  台灣光復2  日據時代看電影  大地震追憶1  大地震追憶2

        暗谷芋的由來  最早的小學  花蓮港街幾個『通』  百年花蓮港教會

(圖說:花蓮「暗谷芋」(花蓮薯)光復前「惠比須」的包裝紙與光復後接辦人張房-林炬璧.著 姚誠、張政勝.編《花蓮講古》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出版)

 

如今,花蓮薯成為地方名產,其來有自。日據時代,有一家「惠比須屋」,就在花蓮港街稻住通(今中華路平交道下,即今惠比須餅店,沿用日人店名),電話三三三番,這一家早在五十年前即開業,花蓮港市場(今中央市場)內設有出張所(分店,電話三五四番),名產「暗谷芋」,原來是太魯閣有一山谷長出的一種芋頭很小,外皮白色芋既香且脆,惠比須屋就用來釀造,上層再用芋皮加蛋黃,真是色、香、美俱全,所謂「美」是外面用稻草包裝,外觀很精緻美矣,聽說,參加博覽會得到首獎,可惜不久二次大戰爆發,芋頭的產量有限,後來,又因戰時只好改用「十八號仔的蕃薯」替代。現今一般人以為花蓮薯就是地瓜釀製著名,那就錯啦!至於「惠比須」日音「AB司」原指福神,但是,花蓮有好幾位綽號「AB司」,長相頭大圓臉,耳大而垂的皆被叫之「AB司」也,至今在天山戲院側有一出名的排骨麵老闆,人人叫他「AB司」,他也受之無愧,只是人云亦云,不知「AB司」乃「惠比須」,「惠比須」又與「暗谷芋」有關連。且說,花蓮薯已和昔年的「暗谷芋」內容大相逕庭,所以,外地的人到花蓮買之吃之,並不再稱讚一番,何況,現今的包裝已失去古意了,前幾年還用稻草外裝,可是,商人覺得那樣增加成本,為了大量出產,乾脆用塑膠袋裝之,真是大異其趣,其實當初的「暗谷芋」只是輕嘗的點心而已,並不讓人吃很飽,我記得小時候吃的「暗谷芋」,從外往裡掏之,精彩甜美的內容少許罷了,可是吃了使人回味無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