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始末:遠因
未釐清的問題
探訪路線
排灣戰歌

嗨!大家好,我們是恆春國小的小朋友。我們這次進行的專題是牡丹社事件,是發生在我們恆春半島的一段歷史,卻影響了整個台灣的發展。

遠因

一.西方-美國方面

  開港後,西方人陸續來到台灣,在台灣引起一些對外糾紛。1867年3月,有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或譯羅妹號)在屏東七星岩觸礁,逃生的十餘人被原住民殺害,只剩下一名粵籍水手逃到打狗(高雄)告官。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Le Gendre)兼理淡水、雞籠、安平、打狗領事事務,為此趕來台,欲入原住民區談判,台灣鎮總兵劉明燈以「生番兇悍,怕遭不測」為由加以勸阻。李仙得不聽,親率二艦往討,遭土著還擊,失利而回。

  總兵劉明燈,恐美國再行大舉前來,乃與李仙得商議會討原住民地。9月,劉進兵琅王喬(今屏東恆春),李仙得親入「番」地,威脅利誘,與南部18「番」社大酋長締結條約,約定此後如有船難,由該土著妥為救護。這個條約,經美國政府承認,是正式的國際條約,而且是清朝大員陪同美國人合討原住民所訂的,清廷方面也沒有否認。則清廷對原住民的統轄,無異是自我否認。李仙得有了此次經驗,對台灣原住土著地區更了解,回去後化名寫了一本書─《台灣土著區是中華帝國的一部分嗎?》(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他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主張台灣的土著區是無主地。這種理由,使他在不久之後慫恿日本發動「牡丹社事件」,出兵台灣。.

二西方-英國方面

  接著在1868年,台灣又發生「大南澳」侵墾事件,也是與領土主權有關的一個事件。大南澳位於今天的宜蘭縣南澳鄉,有一英國樟腦商人荷恩(Horn),由淡水德國商人美利士(James Milisch)以德國領事的名義發給他開墾執照,到大南澳開墾。荷恩招集當地不少原住民參與開墾,並且娶原住民頭目之女為妻,甚至在當地抽起稅來,儼然以當地統治者自居,美利士亦親往大南澳視察,於蘇澳建造房屋,作為往來居住之用。後來清廷發覺事態嚴重,不斷與英、德公使交涉,荷恩卻表示大南澳地方不屬清國版圖,依然開墾如故,交涉成效不大。此事後來因美利士被德國飭離,以及荷恩溺斃海中而不了了之。

  羅發號事件和大南澳侵墾事件,顯示外國人普遍認為原住土著的地盤不屬中國版圖。這種想法,成為不久之後日本發兵征台的理論根據。

三.琉球方面

琉球王國自明朝起為中國的藩屬國,其國王接受中國之冊封,獲准朝貢貿易的次數為藩屬國中之最。由於中國長期拒絕日本入貢、貿易,琉球居間進行「中國絲—日本銀」轉口貿易獲得巨大利益,卻也因此引起日本覬覦。

日本薩摩藩在關原之戰後,因財政困難、局勢不穩,加上欲以海外之功向幕府輸誠,遂有侵略琉球之心。1609年,薩摩派遣將近三千名兵力,攻入琉球王都首里城,但德川幕府僅准許薩摩割據奄美大島,保留琉球王室以便利用琉球對中國貿易。然而琉球王國自此喪失獨立自主性,受薩摩暗中支配。

自此琉球處於「中日兩屬」狀態,一方面接受中國冊封並進行朝貢貿易,同時國政受到薩摩藩的控制。

四.日本方面

1867年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上表「大政奉還」,江戶時代結束。隨後的明治維新過程中,大量武士(維新時改稱「士族」)失業,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於是遂有「征韓論」出現,企圖以海外擴張來解決內政問題。但征韓在外交上困難較大,也未獲得內閣多數閣員支持,最後造成提倡征韓最力的參議西鄉隆盛下野。日本政府為了安撫士族情緒,遂有出兵台灣之議。

以上是牡丹社事件的遠因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9%A1%E4%B8%B9%E7%A4%BE%E4%BA%8B%E4%BB%B6

http://distance.shu.edu.tw/taiwan/ch16/ch16_sec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