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新白楊部落] [認識TRUKU編織文化] [文化體驗課程] [主題研究過程] 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認識TRUKU編織文化導覽[編織意義] [編織過程] [編織工具] [編織歌謠] [神話與禁忌]

 
(三)TRUKU編織工具

[整經架][織布箱][固定棒][開口棒][綜棒][挑織棒][打緯棒][梭子][布軸][腰帶]

 
(1)整經架  [向上] (2)織布箱 (3)固定棒

        有底座及支柱兩部分,全都由木頭製造,底座乃一長方形的厚木板,上鑿有小洞六或七個,洞的功用在於安裝支柱(分為單柱或雙柱,並以雙或單支柱以決定布匹的長短),理經架是調理經線的工具,也是經線在上織前的最後一道手續。

        過去都以厚緻密實的樹幹挖空後一體成型,現今以厚重的木板組合而成。挖空(開口)部分可以放置一些與織布有關的零件,經捲箱置於成環型重複纏繞之經線其中一端的內側,與近身步夾前厚相呼應而將經線拉直。

每一條經線均在繫經棒上繞過一圈,可用以固定經線的序列及其間的疏密相關位置。

 

(4)開口棒  [向上] (5)綜棒 (6)挑織棒

        為長條型中間鑿空的木製長棒,中間的空隙由其中一端的細縫將部分的經線放入隔棒內,故隔棒可將經線分成兩組,一組貫穿過隔棒的中間空隙:另一組經線則位於隔棒之外,藉由長線將他們一根根繫於綜棒上,將線區分成兩組的目的是為了製造梭路,由於隔棒對梭路的形成扮演重要的角色,故隔棒又稱「梭路棒」。

        通常由兩條細長的竹子(箭竹)組合而成,兩竹竿並列,兩端以橡皮筋纏緊,有些綜棒則是由帶叉的的樹枝製成,類似隔棒構造,較為纖細。綜棒的使用方法是藉由一根長線(稱為綜)將部份經線一根根挑起,一前一後的繫於兩竹竿之間,此為織布前的理經即可完成。

 

        為細長竹片,一端平直,另一端漸尖,只有在織複雜圖案才會用到桃花棒。

 

 

(7)打緯棒  [向上] (8)梭子 (9)布軸

        為一月牙狀扁木板。當由隔棒及綜棒的互動而製造出梭路時,會先放入打棒,將其橫置站立,以使梭路清晰並維持此型態這時才拿起梭子穿過去,將纏於梭子上的緯線至於梭路內,再由打棒平直的刃部將其內側打緊,使緯線間緊密相連,且保持水平。

        唯一長條竹片,兩端各削成一對獠牙狀的尖突(牙尖向內)。梭子的功用是為了纏繞緯線,織布時,將梭子來回穿梭於交替變換的梭路內,並漸漸釋放出緯線,以成經緯相交的布匹。

 

        由兩塊木棒組合而成,其中一個具長條形狀凹槽,另一個則長條型推刀突出,兩者凹凸契合,將布匹夾於其間固定住,撐住成環形重複纏繞織經線一端。

 

 

(10)腰帶  [向上]

        以苧麻或藤此類較耐拉力者為材料編製而成,用來記住近身布夾的兩端,並聯於織者的腰部,以作為操作時織布雞的一個固定支點。

文字資料來源  http://www.shanli.org.tw/saw.htm (讓苧麻編織成美麗的彩虹—山里部落)
圖片來源  http://www.shanli.org.tw/saw.htm (讓苧麻編織成美麗的彩虹—山里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