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子坑之美
五指山層與大褶曲

板塊運動造成五指山地層的褶曲

         在學校上自然課時,翁老師曾經介紹五指山層左下隆起的弧線,是蓬萊造山運動推擠彎折的大褶曲,由於「菲律賓海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強力擠壓,使得原本在淺海平躺的砂岩層彎曲變形,進而隆起露出水面。壓在褶曲岩層的最上方是80億年前大屯火山噴發出的火成岩〈屬於火成岩中的安山岩〉,在褶區的岩層中有深灰色的頁岩,砂岩互層夾在白色砂岩中間,少數碳質或煤砂成的薄層或連線散佈在黑色頁岩中的岩面。

容易碎裂的石英砂岩
清晰可見的煤層
使用當地安山岩砌造的階梯

  五指山層是大約在3000萬年至2400萬年前堆積而成,屬於台北最古老、最底層的地層,為海陸混合相的含碳地質,主要由厚層的粗粒的砂岩所構成。

  白色砂岩的形成是石英砂粒經過亞洲大陸東南的河流搬運到河口,在海床上堆積出一層層砂層,越壓越密,砂粒之間的空隙靠地下水帶來的礦物質填滿,使砂粒膠結在一起,用手摸一摸砂岩,可以明顯感覺砂粒膠結在一起的粗糙感,甚至用力一捏,還會碎裂喔!

  由於石英本身略帶透明,呈現灰或乳白色,同時含有少量白色的高領土,所以石英砂岩看起來才會如此白,經過沖洗沉澱之後,可以作為陶瓷及玻璃的原料。

參考資料:貴子坑摺頁資料
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出版
圖片來源:北投咕嚕燒小組拍攝於貴子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