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鄉里首頁
自強新村
二二八刑場
嘎嘮別義塚
基督書院
江頭砲台遺址
四品夫人墓
土地公鼻
江頭遺址
關渡三潮
關渡大橋
關渡宮
玉女廟
三將軍廟
行天宮
陳懷公紀念堂

        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臺灣北部年代最悠久的廟宇之一(黃淑清、劉箭寒, 1985)。相傳在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福建石興和尚從湄州島媽祖廟分靈,恭請來臺,因關渡位於淡水、基隆兩河匯流之濱,古稱「萬水歸堂」之靈穴,背臨形如象鼻的大屯山,面對勢如獅頭的觀音山,山明水秀,乃擇此立廟。最早建廟於山上,稱作「靈山廟」,後來經數次改建後才下移到近水的山麓;日本大正十一年(西元1921年)重修,更名為「關渡宮」。(乾隆51年(西元1786年)重修,奉祀天上聖母,才改名為「關渡宮」)。民國三十年再度重修,民國四十三年光復後首次重建前後殿及鐘鼓樓、天壇等。民國六十年新建廣渡寺、菊壽閣、藏經閣 ,等臺灣光復後,重新擴建,造就了今日的規模。關渡宮是一座以佛教為禮,以道教為用之宗教聖地。廟宇宏偉壯麗,香火鼎盛,和鹿港的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並稱為台灣三大媽祖宮。
        關渡宮還有一項特色,就是很多的將軍在關渡宮提字,或參與關渡宮的重建工作。在關渡宮的後山步道可以看見名將白崇禧提字『關渡廣渡寺』,黃杰將軍的『關渡三潮』,何應欽將軍獻廟寺頂金石柱。 另外,關渡宮的位於象鼻穴上,因此,廟門口以兩隻石雕大象來取代傳統的石獅子,是全台灣廟宇中唯一可見。

現在的規模為民國47年重建
道光年間的石雕

 

我們研究的成果願意與你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