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簡介
交通介紹
觀光景點
行程推薦
訪談問卷
問題隱憂
參考資料
感謝人員
成員介紹

經濟作物主導能業發展
   復興鄉鄉民百分之九十以農業為主,而從光復後至今,鄉民的農業經營型態有很大的改變,從生產主要作物如

:水稻、甘薯等,隨著時代趨勢,及各種產物的試種成功,配合觀光業的
大窩部落裡的竹林
《 大窩部落裡的竹林 》
發展,轉而以經濟作物為主要生產目標,並結合農場、農莊經營模式,不僅
有農產品收入,還可開發展休閒農場的潛力。現有花卉、有機蔬菜、水稻、
竹、香菇、水蜜桃及水梨、茶。
 
 a. 竹 :
  光復後,鄉公所鑑於桂竹、綠竹不僅可以當建材、做器具,且對於保護
森林資源亦有很大功效,又竹筍可食,加上當時竹價高揚,銷售旺,植竹益
處不少,因此鄉公所於民國四十幾年左右大力提倡種植桂竹林,公所亦以桂
竹普植造林,本鄉桂竹面積高達 六千公頃 左右。當時在本鄉製加工業興盛,然後在國內開放大陸投資後,竹製加工業者因著大陸竹子多低價,人工又便宜,成本比本鄉低,因此紛紛轉投資到大陸,史的本鄉竹業極速衰退,收割竹子及製造加工業者僅剩幾家,寥寥可數。近年來則以生產綠竹筍、桂竹筍為主,尤其綠竹筍是鄉民主要收益之一,栽種面積及產量,從民國八十年起,逐年成長,許多鄉民的生計都得靠它。

 b. 香菇 :

   本鄉泰雅族原本不會種植香菇,光復初期,本鄉經濟不振,為能提高鄉民收入,當時鄉長林昭光先生認為應以
發展具有高經濟價值並有長久收益支農業品作為解決之道,乃於民國四十年提出香菇人工栽培之議,並向桃園縣政
府提出申請預算,在縣議員林勝和先生大力支持下,促請預算通過,即由縣府建設局技正 許秋琳 先生主辦指導,將
本鄉野生香菇施以人工栽培,不僅品質改良,且產量亦大增,乃更針對全
大億花園的香菇
《 大億花園的香菇 》
鄉野生香菇產地的位置,標商、溫度等作普通的調查研究,結果圓滿;於是
四十一年三月,於本鄉高義村召集原住民青年卅六人開辦人供栽培香菇講習
會,為其十七日完畢,分別著手人工栽培實驗,至十一月,所有栽培香菇原
本計七十餘株均產生較野生為佳的香菇,是為本省人工栽培香菇的開端。民
國四十三年再於義盛村教授訓練族人培植香菇技術,此後,陸續於各村指導
香菇種植方式。現在原住民效法自動栽培者日增,如能將絣種即栽培技術做
研究改進,品質可再提升,而香菇現已成為鄉內農業品大宗,為鄉民帶來豐
厚的收入。

 c. 茶 :

   光復後,茶葉較日至時期成長許多,民國五十年至七十年為最盛時期,近年工資上漲,茶農獲利低微,三民地區更兼近年工業發達不少青年就業於工廠,人手不足,多改種柑橘;今全鄉茶約 290 公傾,分佈於三民、華陵、奎輝等村,茶種多為包種茶、高山茶,茶質優良。
 d. 有機蔬菜:
三民花園的聖誕紅
《 三民花園的聖誕紅 》
  進年來,國人隨著經濟的富裕對自己的健康也越來越注重,有機蔬果的
栽培農業,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誕生。目前三民地區的有機蔬果重植面
積越來越廣,較具規模的包括碧蘿村有機農園以及機國派有機農場,這兩處
所生產的有機蔬菜皆是經過檢驗認證通過的。
 e. 花卉:
  本鄉栽植花木主要產地為三民村大窩地區,天山及景仁農場,種類繁多
,特別以聖誕紅植栽,其產量有十五萬盆/年(桃園縣產量為每年三十萬盆以上
,而全省七十萬盆/年)與品質均為一級品,為北部最重要聖誕紅產地。

top

《 最佳瀏覽環境:* 螢幕解析度 1024x768 * 搭配瀏覽器版本 IE6以上 》
本網站由桃園縣三民國小( 河游季拿谷獵)規劃製作Copyright (c) 2005<桃園縣三民國小>, All rights reserved.
專題簡報 進度報告 網站地圖 回首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