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題名稱解釋: |
三民村中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為基國派老教堂,它位於tuba大窩部落,我們就以基國派老教堂為我們研究主題的重點中心,向外擴張,介紹整個大三民地區的觀光景點,所以就以【 讀法阿 - 嘎浪麻谷 】做為專題名稱。 |
讀法阿: tuba → 泛指整個大窩部落。 |
|
嘎浪麻谷:qalaan ma gu → 我們的部落。 |
|
2. 三民概述: |
|
面積九•二平方公里,水流東溪上源左岸,海拔三0二公尺,為全鄉最小的村子,位於澤仁村之北,西、北均與大溪鎮相連,與大溪鎮分界處至今仍尚未釐清,為鄉中交通最便利、平地人最多的一村。今泰雅族住戶,自三民 |
橋頭向北,沿溪的波地做零散分佈,原有水流東、基國派兩部落,現增為六部落。 |
三民村的早期居民為卡奇雅( KeTsia )社人,前清時原居詩朗, |
相傳此社盛時的領域,東起本鄉公所西北的水源地,西止於五寮,占 |
有本鄉西北與大溪鎮東面的山區。枕頭山戰後,退居圓山,至民國初 |
年,為日警誘導遷居水流東溪岸 ,闢田耕墾定居下來。初居三民橋北 |
方約二• 八公里處,其地原為漢人基國派( Kyak0Pai )所居,故名,又 |
因附近產魚藤,亦名塔巴( Tapa ),在文獻上通稱「基國派」。由 |
水流東駐在所(三民派出所現址)兼領。台灣光復後,居民一則為接 |
近耕地,一則為靠近馬路,陸續散居於基國派社以南至三民橋一帶坡 |
|
|
地上,成一居處不集中的散戶村落。民國卅四年十月,改稱三民,屬澤仁村 ,不久即獨立一村, 名「三民村」。目前,三民村以原詩朗社人後裔居多,餘為色霧鬧、哈嘎灣、巴陵三社,這三社人口不多,僅五戶,他們在民國六十四年後,從詩朗社人手中購得水田,相繼遷於此地。 |
|
|
《 水流東門牌 》 |
|
3. 行政分區: |
a. 水流東: |
是全鄉最大市街,但一半屬大溪所轄。水流東社原居三峽,居民遷移至 |
本地,也將地名一起帶過來,為海拔約三一○至三二○公尺之斜坡地形,今 |
之東安溪(又名三民溪、水流東溪)南流注入石門水庫,與地名含意不符。 |
街上飯館、酒家特多,有「小北投」之稱。北橫公路由此分途往大溪與三峽 |
,是本鄉主要的對外門戶。 |
b. 基國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