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燕尾脊馬背脊木雕石雕磚雕泥塑剪黏交阯燒組砌日本面磚彩繪厭勝物回主選頁

螭虎窗(局部) 金沙東溪

「人物帶騎」,身著戰武將拱手告別一婦。

 

人物堵 金沙慈德宮

亭閣人物、松樹壽石的戲齣故事,極有「松鶴常春」之意。

 

螭虎窗 金沙東溪

軟團的「夔龍拱璧」,璧內有松、壽石及仙女吹箏,猴兒聽曲,即有「松齡拱壽」、「麻姑獻壽」之意

櫃台腳 金沙大地

在牆身底端的轉腳,刻成螭虎形狀,又稱「螭虎吞腳」,旁邊以卷草為飾。

石鼓 金城水頭

石鼓又稱「抱鼓石」,是固定門框的「門枕石」之一,鼓是「驅邪迎神」的法器,故石鼓亦有鎮邪,守護的功效。

門乳 金城西門

門乳又門印、門簪,是門楣上的裝飾構件,本作透雕祿星人物。

 

 

門箱 金城南門

門箱又稱石盾,是門枕石之一,正面雕麒麟,側面雕雙獅弄球。

 

 

柱珠 金沙山后

柱珠又稱石珠、柱仔珠,有鼓形、圓柱形、扁圓形、蓮瓣形、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等等,本作是「圓弧四方形」,四面雕花卉。

       金門傳統建築的石雕裝飾,運用頗多,除了宮廟宗祠,一些較堂皇富麗的民宅也常應用。

  民宅石雕裝飾一般是表現在鏡面部位、比如門楣上方的門印、門臼,牆基的「櫃台腳」,牆柱的底端等。牆基的「櫃台腳」經常雕成「螭虎吞腳」或是鯉魚造型,牆柱底部則有花、草、蟲、魚,甚至人物等圖樣。

 

  門印有圓形及八角形者,常以陰刻手法雕出八卦或太極圖,也有應用深淺浮雕刻鑿人物,並搭配亭台樓閣的圖案。

  至於門枕石,造形就比較簡單,一般都是頂部平坦如凳,或是呈現馬背形的簡單弧線,然後在三個垂直立面雕飾一些雲紋水草。

  至於壁堵的石雕就十分繁富精彩了,在大門兩側裙堵常是麒麟堵;而在塌受對面牆堵有花鳥堵、人物堵,鏡面的窗堵則刻螭虎爐,或是博古架,並裝飾各種象徵吉祥的器物;廊牆則有龍虎堵左右相對,這些石雕由於位於宮廟的鏡面,位置顯要,是人注意之處,所以是石雕藝術的精華所在。

 

  傳統建築的樑柱底部都會有「柱珠」,除了避免柱材受潮腐蝕,它的裝飾表現也費盡工夫。

  柱珠(石珠)一般均用青草石,除了色澤美觀,也因材質剛硬細密,雕琢痕跡深刻犀利,故被廣泛使用,當然柱珠亦不乏採用花崗石材,花崗石灰白色調中帶有黑色斑點,也甚美觀。

 

  柱珠的形狀有鼓形,有八角形、六角形、四方形,甚至有金瓜瓣形的。依柱珠的發展歷史來看,最早的柱珠應是覆盆式的,那有如一個淺盆倒覆,是最簡單樸拙的式樣,後來發展才趨向多樣化,但大致可追索出建於明末清初者,一般是矮圓的鼓形,不尚雕飾,只有簡潔的輪廓線條,到了清末就有各種形狀,即使鼓形的柱珠也刻意作出腰身,區分成上、中、下三段。

  晚清的金瓜瓣形柱珠線條圓柔美滿,而多邊形的柱珠,均分各面的面積,把一些器物雕飾在方框內,內容豐富,雕工亦精緻講究。

  柱珠的雕飾紋樣大致可分植物、動物、器物、文字、自然、人物等。

  石材在傳統建築中不但是結構性的材料,而其裝飾機能的表現,經常使僵硬的石頭有了生命,充滿藝術的美感。

裙堵 金沙慈德宮

(人物堵)亭閣人物的戲齣故事

 

裙堵(局部) 金沙慈德宮

(花鳥人物堵)圖為「雙鳳朝陽」,象徵和平美好,「童子騎獅」,騎獅音近「吉士」,寓意美好人才輩出。而集合蓮花、牡丹、菊花於一身的「寶相花」,是象徵聖潔、端莊、美觀。另外「月季花」,象徵和平美好,幸福長存。

裙堵 金沙慈德宮

花鳥人物堵)(局部)圖為童子騎獅,及鳳凰飛翔,及太平盛世,人才輩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