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鄉公所周正雄課長

(以下為周課長口述經大家整理過後的資料)

  關於復興鄉的歷史,日據時代屬於新竹洲、角板山鄉,民國四十三年蔣公來此,由行館方向望向溪口台地,覺得與他的故鄉相似,加上當時正值反共時期於是,於民國四十三年十月三十一日改名為復興鄉(創鄉),沿用至今。

  關於復興鄉人口發展,於民國五十年約一萬兩千多人,但現在有減少的趨勢,原因一:民國五十二年石門水庫的興建將淹沒區的居民移至中興地區(往鶯歌的方向),又因颱風淹到此改遷往觀音鄉地區,最後,又因鎘污染事件分散各地;原因二:生活、工作需要(本地工作機會少),遷移外地定居,這波遷移熱潮約民國六十年左右為高峰。

  關於學校的分布,本來是一鄉一所,後來因交通不便,而出現一村有多所學校;此外,各村皆有一個村辦公室,各村的發展型態亦有所不同,除了羅浮村、高義村較有發展,其他的村落則需要再加強,因其經濟條件差、生活壓力大所以發展方面困難,另外羅浮及高義的幹部也是主因,因為他們都肯做、肯用心,肯為自己的地方盡一分力,甚至連合一些教授一起。至於他們二者的發展方向,高義較偏向傳統泰雅文化,羅浮則較偏向現代化,如:觀光方面。

 

復興鄉公所江衍榮課長

(以下為江課長口述經大家整理過後的資料)

  產業方面,角板山本區則是香菇為主,也因為有角板山形象商圈,民國八十五年經濟部商業司輔導以及當地民眾組成一個發展委員,協助發展角板山地區的產業;目前角板山的特產已有茶葉、香菇,夏季則有水蜜桃,由此可見,我們的努力是有所收穫的。

  以整個復興鄉產業來說,水蜜桃約四百五十公頃,綠竹筍三百五十公頃,桂竹筍八千公頃,花卉十二公頃,茶葉二十九公頃,香菇現在較少約十戶左右,山藥種的不多,大多由南部上來(因氣候不適合),高山蔬菜五十公頃左右,並以甘藍菜為主體(果實採收完畢的空檔可以種植,增加土地的地用)。

  就其發展的歷史而言,日據時代三民、長興地區主要種植紅茶,當時稱為日東紅茶,在那時茶葉種植面積約三百到四百公頃(有日本人輔導將山坡地開闢很多階段),台灣光復後慢慢轉型,有部份農民改種綠竹筍,算是農業較大的轉型,水蜜桃則於六十年代時由當村民引進種植,最近還有引進甜柿;本區剛開始其實種的是水梨(世紀梨),但因採收期常會遇颱風,所以後來紛紛改種水蜜桃。

  此外,本地在產業的推動上,亦會搭配一些相關的活動,如:水蜜桃季時,我們會推出水蜜桃小姐選拔活動,以吸引一些遊客來觀光,促進水蜜桃的銷售,可謂一舉兩得。

TOP

歷史背景
泰雅文化
角板山寶
觀光景點
住宿資訊
活動看板
織布阿嬤
課長的話
我們學校
製作團隊
特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