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報 民族舞蹈 各國舞蹈 中正民舞 人物專訪 舞功祕籍 天女散花 相關連結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
>>何謂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起源
>>民舞在台發展
>>民族舞蹈介紹
>>民族舞蹈道具

民族舞蹈介紹

漢民族分佈在廣大的國土、不同的空間中,各區域中所發展形成的舞蹈,又可稱之為『民間舞蹈』,這些舞蹈有龍舞、獅子舞、綢舞、燈舞、大鼓涼傘、腰鼓舞、老背少等數百種以上。這些代表漢民族各地方風俗的民間舞蹈,出現於鄉村與城市的迎神賽會或民間的節日慶典,尤以農曆新年與春節的元宵燈節為最。這種舞蹈充份表現出國 人的精神文明與民族的喜悅。 因為種類繁多,以下就僅以我們學校中正國中所教授過之舞蹈及教學方向來做介紹。

阿美族舞蹈

舞蹈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在阿美族漫長的族群歷史中,舞蹈一直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阿美族在臺灣原住民中,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居住的區域也比較廣闊,在生活的各自空間中,也發展出多采多姿的舞蹈舞步與姿式。男子的舞步姿態,振動雙臂,踏、跳、跺、頓、蹲、騰、躍,粗獷有力,節奏的動律,變化豐富,深具民族情感,與特有的風格。女子之舞,走、跑、跳、碾、搖、蹬、踢、竄起,舞步輕盈活潑,臂手揮舞,巧笑情兮的表情,引人入勝。阿美族各族群,在其居住的地區,於不同的季節中的各種民俗節日慶典裡,例如豐年祭中,有隆重莊嚴的原始宗教崇拜儀式的舞蹈,同時也展現族人慶祝豐年的舞蹈活動。生命禮俗的巫風治病、出生、祈福各有其巫風之舞。工作終漁、獵、農耕各有不同的舞蹈。休閒遊戲,男女之愛情亦有不同的情趣舞。可以說生活中盡是舞蹈,人們說阿美族的舞蹈,比歌出色。

阿美族舞步

點踏步、擦踏步、跑跳踏步、踏點七步、跳蹲竄步、跳點步、跑踏步、跳跺步、擦踏連踏步、前後踩踏步、鷹揚跳步、踏併踏提步、走踢頓步、疊跺頓步、跺跺腳、提踏步、踏併跳搖步

龍舞

台灣民俗舞蹈藝陣。及舞龍或弄龍。『龍』的構造分龍首、龍身、龍尾,十三節以內稱『小龍』三十一節以上稱『大龍』其間稱『中龍』,有草龍、雙龍、巨龍等多種陣行。龍的指揮執掌龍珠,並用哨音進行舞蹈。在鑼、鼓、鈸的伴奏下,靠體力和團隊默契,翻身、高攀、跳躍、跑跳。五隊大體以龍型八步出場,祥獅獻瑞三叩首後,及表演神龍戲水、龍頭發威、頭尾穿龍、直龍獻瑞、迴龍抱珠、金翩騰、金龍擺尾、金龍跨尾、龍盤八荒等花樣,最後為金龍昇空退場。有時還噴煙、噴火、噴水。以增加神秘氣氛,增加觀賞效果。

 

跳鼓陣

台灣民俗舞蹈藝陣《跳鼓陣》為臺灣民間發展出來的陣頭表演形式,其組織:一、頭旗一人,二、大鼓一人,三、涼傘二人,四、銅鑼數人,五、三角旗二至四人。人數增減,由組陣訓練者決定。以跳鼓為名,是以跳步為主的擊鼓鳴金節奏運動,氣氛活潑熱烈,出現於台灣民俗遊藝中。跳鼓陣的舞步,為屈膝扭步移換空間之方式,在跳步進行跳舞中,鑼鼓的噪音,可以發出振人的聲響,在鑼鼓的節拍、速度變化,聲音強弱中變化隊形。多為頭旗率先領隊進入表演區,佈成方陣,大鼓在中央,涼傘在方陣之前或後,銅鑼、三角巾分站四方,在開四門口哨中,鼓鑼聲響,開始舞動,由膝扭動,腰身前彎後仰,進退翻轉,隊形變化有:一、跳四門,二、空穿,三、什花,四、穿鑼,五、涼傘穿鑼,六、蜈蚣陣,七、十字十花,八、 開花,九、合圓,十、涼傘翻鼓,十一、跑八卦,十二、跳龍門,十三、金玉滿堂等。此外又加入民間技藝如跌羅漢、踏七星、纏鼓、犁頭戴頂等。跳鼓陣的運動量激烈是訓練年輕人體力的活動。跳鼓陣的產生,說是明末鄭成功領臺時,訓練軍隊或開比武大會,選技武勇時,以鑼鼓營照威武的精神而起。以後鄭成功的部眾,散居農村,農閒時聚眾消遣娛樂,發展出跳鼓陣由一的形式,又有說來自福建之「大鼓涼傘舞」。臺灣跳鼓陣之打擊節奏單純,無太多變化,只是強弱及速度的變化,與大陸的安塞腰鼓、開封鑼鼓、威風鑼鼓的節奏變化不同。但在臺灣是較佳的陣頭,表演方式與大陸迴異,自有地方風格。

 

綢舞

絲綢軟薄,舞起來流動飄逸,在染以各總顏色變為彩綢,舞起來五彩濱紛十分好看,長著如帶稱彩帶,在本質上都是絲綢之舞。綢舞歷史悠久,漢代樂舞畫像中就有綢舞、巾舞的形象,在歷代的舞蹈中盛行不衰。舞綢表演中有單人舞、雙人舞、舞群。有將綢繫於小木棍一端而舞著,有繫於胸前或將彩綢繫於頸部,雙手持綢的舞著。綢舞飛揚飄動,清餘的起落迴旋。用木棍的舞巾,迅疾奔放,充滿美感。敦煌壁畫的飛天仙女,身上的彩帶猶如凌虛御風。戲曲舞蹈的天女散花,再彩綢飛舞中,猶如空巾之彩雲流動,飛舞於蒼弩碧空之中,稱為雲路。綢舞飛騰流動的氣勢,疏捲盤旋的曲線,起伏流暢的韻律,虛實結合的變化多端,使人聯想到流雲、流水、彩虹、火焰、煙花、風、浪、電 ……. 等。綢在一大片的地上抖動,則猶如江海,民俗舞蹈中的綢舞,快速舞綢,在鑼鼓樂中,充滿歡欣快樂的氣氛。綢舞在台灣競賽中,每年都有優異的表現,這種舞也常出現在劇場舞台與對外交流的演出。連現代舞的舞目中,也頗多採用綢舞。

 

扇舞

扇子歷史悠久,再生活中演變出各種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扇,如羽扇,用羽毛製成的扇。執扇,用絹或羅紗製成的扇,圓形者又叫團扇,橢圓者稱宮扇,此外扇有葉行……者。蒲扇,用樸葵葉製成,俗稱芭蕉扇。摺扇,由於扇骨可以摺疊,房面也可以開展,所以又稱為「撒扇」,因為用手向外拋撒,扇面就可以開展,回撒中集合一起,體積不大,具有開展與收攏變化性。這些不同式樣的扇,除用於生活中外,也多用於舞蹈、戲劇與雜技中,舞動起來,展現不同的風姿。戲曲舞蹈表演為基本扇子功,演員借助手中的扇子,做出各式不同的動作,用以表現不同人物的情感,基本動作舞式有…揮、轉、托、夾、合、遮、撲、抖、拋,展扇、按手扇、翻手拋扇、扇胸、扇肚、扇背、正拋扇、水波扇、平轉扇、翻腕耍扇、遮蓋扇、測立扇、平端扇、懷抱扇、收扇等。用於戲曲中之生、旦、淨、丑,手持羽扇、摺扇、執扇,表現各種舞式的情節動作。羽毛扇。用於神仙或名士,三國人物諸葛亮,手持羽扇,有「羽扇綸巾」之語。羽毛、摺扇,在台灣歷年舞蹈比賽中,屢屢出現,在羽毛扇不同的色彩開闔中,展現各種不同的美麗圖案,舞容華麗,變化多端。蒲扇、芭蕉扇,神仙人物八仙中的漢鍾離,就是手持弧形芭蕉扇。《西遊記》中的鐵扇公主,可以搧滅火炎山烈火的是芭蕉扇。《濟公傳》的濟公和尚,手持圓形芭蕉扇。獅舞的大頭羅漢戲獅,手裡拿的是蒲扇。團扇。用於《西廂傳》中之紅娘、鶯鶯,崑曲《游園驚夢》之雙人扇舞,或為表現古典美人、閨中女性,氣質高雅,溫柔典雅之美者。鐵扇。在台灣地區中華民族舞蹈競賽中,出現了「鐵扇」的名稱,此扇非為鐵製,也是摺扇,用堅韌紡織品為扇面,在拋撒展開扇面時,刷的一聲,發出驚人的聲響,再配合各同,在開闔的聲響中,配以強烈節奏的音樂,跳躍迴旋中,是一種力的英式表現,數十年出現在台灣舞蹈比賽中,為台灣扇舞演化創造美好的紀錄。

 

太平鼓舞

太平鼓舞,流傳於大陸很多地區,大平鼓是有柄的單面扇形鼓,用鐵條為框,蒙以皮,手柄下端套,以數枚環形小鐵片,鼓面有素面者,有繪圖案者,股框綴以絨球或花穗,鼓邊用竹片或藤條製作,尾端繫採帶,舞蹈時,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拿鞭,且擊且搖,鼓聲和鐵環,發出節奏聲響與舞步姿態相合。打鼓有正面打、反面打、打鼓邊、手磕鼓、搖鼓環等打法。表演形式有單人舞、雙人對打、群舞,並配以歌唱,舞者男、女、老、少皆有,在年節中歡樂慶祝五榖豐收的太平年。此外還有用於許願酬神與祈禱的,視為「巫舞」,薩滿教的跳大神,舞者身圍腰鈴,,手擊軍鼓〈太平鼓〉是巫在痙癵狀態下擊鼓,舞法略有不同,其他少數民族也有單鼓的流傳。

 

 

手絹舞

是人們隨身攜帶的手巾或手絹,在秧歌舞、車鼓弄、牛犁歌舞中,一手持扇,另一手就是拿手絹,都是舞動手絹而舞。戲曲舞蹈中,名手帕功,手絹有四角和八角兩種,旦角用之手絹多為四角著,舞法有裡外番花,裡外挽花、抖花等,手絹一般都不離手。近年來發展一種多用鑲片的雙層八角手絹,並能用手拋出,技巧高超。動作有:叼絹、托絹、轉絹、踢絹、拋絹、彈絹等各種舞式。展現出多采的美妙舞姿,形體動作生動活撥,在各種民間遊藝與戲曲中,手絹舞為重要的舞為重要的舞蹈項目。

燈舞

燈舞來源久遠,古代的「字舞」,就是正月十五夜晚三千餘人列隊持燈,在舞隊變化中,出現「太平萬歲」的字樣。漢民族民俗舞蹈中,燈舞出現在燈節,也叫元宵節、上元節,極為農曆正月十五日,為春節民間歌舞的最高潮,史籍多載燈節起於漢,隋唐便出現了歌舞百戲表演和群眾性的觀燈遊樂活動,宋代城鄉已有各種民間舞隊舞於街市,清朝更為興盛,形成今日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習俗,屆時城鄉套處張燈結綵,舉辦燈會,除懸掛供人觀賞的燈採外,舞燈更是不可少的活動,燈助舞興,舞顯燈彩,從燈採的造型上看,可分為三類:一、為模仿各種動物形象的,如龍燈、獅子燈、龍鳳燈、魚燈、蚌燈、蝦燈、蛇燈、蝴蝶燈、百鳥燈,十二生肖燈等。二、為模仿各種花卉,如荷花燈、花籃燈、菊花燈、臘花燈等。三、其他形式如船燈、車燈、七巧燈、雲燈、繡球燈、骨牌燈等。舞燈時有的燈用手舉高放下,如雲燈、魚燈,有的掛在腰間,如船燈,有得繫於腿部,如荷花燈;有的提在手裡如繡球燈;有的擔在肩上如茶籃燈;有的頂在頭上,如頂燈;有的置於地上,如滾燈;有的一舞一燈,如七巧燈;有的人一舞兩燈,如蓮花燈;有的十數人舞一燈如龍燈,燈舞多為群舞,多在夜間表演,邊走邊舞出各種隊形圖案,燈彩繽紛,競相舞向街心廣場,宛若一道璀璨的燈河,匯成五光十色的燈海,場面壯觀美麗觀燈的人潮在燈海裡,燈在人海中,鑼鼓響,花砲鳴,歡笑聲,組成燈海交響樂。燈舞除燈節表演外,有些地方舞龍燈祈雨,有的在道士做道場時,用燈舞作為一種儀式,沿海地區漁民在出海捕魚前,舞魚燈以求豐收,在多數的迎神賽會中,夜晚多有燈舞出現,燈舞是漢民族民俗舞蹈的重要部分,它凝聚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蘊含著民俗意識。花燈,是光明、喜慶、富貴、吉祥的象徵,它給人們歡樂與生活的情趣,寄予人們迎新春、祝豐年的美好願望,所以舞花燈的習俗,沿襲不衰。臺灣地區,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獅惦掛賣各式花燈,兒童爭相購買,嬉舞於街巷中,各寺廟展示各式花燈猜謎,電視臺每年都做特別的元宵花燈節目,觀光局定元宵節為「觀光節」,每年在中正紀念堂週邊,舉行大型燈會活動,主題燈用雷射光,夜晚照射天空,甚為壯觀,有關燈的舞蹈,如宮燈舞,春燈舞、花燈舞長在舞臺上出現,每年的舞蹈競賽中,也有燈舞的競賽舞目。

| 回 首 頁 | | 加 入 最 愛 | 聯絡我們| 學校地址:台北縣土城市金城路二段247號  學校電話: 2262-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