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篇(五)明里村村長陳正雄先生專訪
我們小菸農的老師們很早就拜訪過陳村長了,但是一直到現在才正式帶隊進行專訪。陳村長對我們學校十分關心,不但捐贈校舍前的花草,讓校園煥然一新,對於我們的菸草文化的踏查活動也十分關注,除了提供種菸經驗的傳承,還提供資料與照片,真是我們活動的幕後推手。
不多說,我們小菸農要整隊出發囉!
訪問日期:93.12.14(二)
訪問對象:陳正雄村長
指導老師:陳澤仁、徐向良、吳振豪
小組分工:訪談組—林麗娟、黃聖鈞、陳勇均、陳渙林、陳美蘭
筆記組—林朝晨、潘雅玲、江富旺、宋彥雄、邱雅雯、宋彥文
|
|
|
■討論發言順序與內容細項 |
■今天由澤仁老師代俊璁老師的班 |
■碰到熱門問題,還得猜拳決定 |
主題一:受訪者背景資料
Q:村長您今年幾歲了?
A:我民國32年生,今年61歲了。
Q:村長您在什麼地方出生的?
A:我是在明里村出生了?
Q:村長您們家原本就種菸嗎?
A:我父親原本住在宜蘭羅東,後來到明里村來開發。來這裡時並沒有種菸。
Q:村長您為什麼後來會種菸呢?
A:我從花蓮中學畢業後,服完役,就到花蓮港務局上班,後來認識我太太(賴玉梅阿嬤),因為太太娘家有種菸,我也就辭去工作,回來明里種菸。
Q:村長您本身種菸有多久了?
A:從民國58年到現在(民國93年),大約有36年了。Top↑
|
|
|
■小菸農聚精會神聆聽村長的解說 |
■訪談組的小菸農勇均、渙林、美蘭 |
■訪談過程一景 |
主題二:菸樓歷史與菸樓再利用
Q:明里的菸仔間何時開始有?
A:從日據時代就有了,民國56-57年間大量推廣,菸仔間的數目一下子多很多。
Q:明里菸仔間從過去到現在數量上有什麼改變?
A:民國68年到75年間數量最多,這時候菸仔間都還沒損壞掉。
Q:現在的明里菸仔間都做什麼利用?
A:大部份留下來的菸仔間都做倉庫用。
Q:大家是比較希望拆除菸仔間或保留菸仔間?
A:當然大家希望能保留下來,只是沒有維修的經費。
Q:菸仔間還有其它的利用方式嗎?
A:或許可以改成房間,當作民宿使用。Top↑
|
|
|
■接受訪談中的村長伯 |
■解說菸仔間升溫的過程 |
■村長伯的肢體語言很豐富 |
三、種菸情感
Q:種菸大約要多少人幫忙?
A:要申請種菸,必須要有18歲以上的勞動力3人。假植與採收時,一甲地最少也要有10個人來幫忙。
Q:聽說美濃有許多人因為種菸而致富,在明里村,種菸對家庭有什麼影響?
A:美濃因為氣候的關係,種菸的面積很大,所以能累積大量財富,在明里村,種菸雖然沒有能讓菸農致富,卻讓我們改善生活環境很多。這種好日子大約從民國68年到85年,那時種一甲地的菸,勝過種四、五甲地的水稻。
Q:從過去到現在菸葉的栽種與買賣有受過哪些衝擊嗎?您有什麼感受?
A:前年(民國91年)以前,一等菸還有220.4元,91年後降到168.8元,除此之外,種菸面積又少了2/5,面對這樣的雙重打擊,我是覺得,降價還可以接受,縮減面積就令人難以接受了。Top↑
|
|
|
■村長伯解說菸架上架過程 |
■熱空氣由地上鐵板的孔中冒出 |
■溼空氣由兩側通風孔中送出 |
四、輔導區與改進社
Q:烘乾後的菸葉應該怎麼處理,該繳交到哪裡?
A:菸葉烘乾後經過簡易調理,將菸葉分成三個等級,捆包之後再送到輔導區的買菸廠內。那裡有秤重、議價的人員協助買菸。
Q:菸業改進社是什摩樣的組織?
A:菸葉改進社全名叫做「台灣省菸葉改進社」,下面再分成四個分社,花東屬於花蓮分社,分社之下再分區,明里屬於富里事業區,區之下再分組,通常明里有3-4個組,每組5-10人。總社長、分社長、省代表、事業組長等,都是菸農直選的。我就當選過改進社的省代表,那時花蓮只有兩個名額。
Q:菸業改進社為菸農們提供哪些服務?
A:菸葉改進社是屬於勞方的團體,像買燃料、領肥料、農藥,大多是透過改進分社,此外,像一些陳情的事項,或是喪弔撫恤、獎助學金申請,也是透過改進社的協助來辦理。
Q:白展陸先生在富里輔導區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村長您對他的印象如何?
A:他是屏東人,31年次的,比我大一歲,在當兵的時候跟我是同梯的,後來我進入港務局,他考進公賣局。58年後我回明里種菸,他也從鹿野輔導區調到富里輔導區來,我們兩人才開始有往來。過去他常常來我家泡茶聊天,平時工作也很認真,對菸農也相當熱心指導。可惜的是過世的相當早,已經有十年了。Top↑
|
|
|
■通風口後方的管路 |
■堆積式乾燥機的主機系統 |
■參觀完畢合影留念 |
一點小感想…… ◎徐向良老師
今天除了過去曾訪問過的主題外,還問了一些關於輔導區與改進社的事,村長以他豐富的資歷(台灣省菸葉社改進社省代表)與人生閱歷,給了我們準確而詳實的數據資料與口頭敘述,真有不虛此行的感受。
另一方面,小菸農們在自由發問時間所提出的問題,例如:「如果不能種菸,村長您還會種些什麼?」就比前幾次有進步。不過專注的程度與坐姿、問好等基本禮儀,仍有改善的空間,在接受別人的恩惠(例如餅乾飲料)時,也應該適量取用,避免給人佔便宜、「有吃又有拿」的壞印象。除了訪談的基本技巧有所進步,希望訪談的禮儀表現也能一次比一次更好。這是我最深切的期盼。Top↑
從繁華到沒落 ◎陳澤仁老師(代班)
下午,我們前往陳正雄村長家,再次展開明里菸樓之旅的訪談歷程,也希望可以藉由陳村長的口中,可以讓我們對菸樓歷史與菸樓的再利用,可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小朋友也慢慢發現,「種菸」對明里村的影響真的非常大,原來,菸樓就在我家身邊,好多種菸葉的器具常常出現在我身旁,只是我不知道,而爸爸、媽媽甚至我就是靠種菸葉長大的!
陳村長從明里菸仔間何時有開始說起,從繁華到沒落,「菸葉」的歷史就好像是一部「明里村史」般,有著快樂與悲傷,從最原始的烘葉技術一大阪式開始,到幾乎由電腦控制的一堆機械,大家對於菸葉品質的控制技術愈來愈好了,可是,村民們並沒有因為技術的進步,而讓自己的生活得到更多的改善,反而因為種菸面積的大幅減少,而使收入大不如前,大家也得重新思考自己的出路,找尋新的方向。
整個下午,陳村長講了好多有關「菸樓」的故事,也講了「白展陸」先生的事蹟,陳村長本身就好像是一本「菸葉」的百科全書,例如:烘製過程所要注意事項,明里菸樓數量的變遷等均有詳細說明,將近四十年的種菸時光,流下的汗水也格外令人欽佩,最後我們參觀了陳村長家的堆積式菸樓,也讓小朋友可以對製菸的過程有更深的體認。
伴隨著小朋友的歌聲,我們回到了學校,生活依舊,大家的笑聲也一樣響亮,只是隨著鄉村經濟的蕭條,明年的歌聲,還可以持續嗎?明里菸葉、明里的何去何從,除了在地人的努力外,也許更需要政府的一些輔導了!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