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劍井故事

路線解說

鄭成功廟

鐵砧八景

地理特色


 

  鐵砧山位於大甲鎮東北方,外貌形似一 座鐵砧,因而得名,地形險要,古為軍事重地,經積極建設,目前已成中部民眾闔家運動、休閒、觀光 旅遊要地。
鐵砧山風景區景觀包括劍井古蹟、國姓廟、鄭成功石像、中正公園、雕塑廣場—太陽之門等名雕塑作品、永信運動 公園及觀音大雕像等,其中劍井古蹟最富傳奇性,相傳是昔日鄭成功以劍插地而得甘泉 之處,由劍井拾級而上,可達國姓廟,立於蒼松翠柏間,登國姓廟上方的眺望亭可遠眺台中港、大 甲、重劃區翠綠農田、大安溪景緻,遠山近水,風光如繪。鄭成功石像四周花木扶疏,景緻清幽,其旁的 永信運動公園有兒童遊戲場,永信杯排球場、籃球場、烤肉區等,是一處理想的大眾化遊覽勝地。 ,是一處理想的大眾化遊覽勝地。
  
從北邊地層的卵石和地層堆積可看出鐵砧山是古老河床的遺跡。在古老的年代裡,火炎山、鐵砧山、水尾山、牛罵頭山是相連接的。後來因大安溪河道的分流,北邊的一股流水,侵蝕、堆積出苑里、日南這一大塊平原。南邊的這股流水則越過今天的新厝、鐵砧山腳、大甲東一帶,從瓦窯溪流出。鐵砧山成這兩股河流切蝕而成的中間沙丘地,切蝕愈深,鐵砧山愈覺高聳,再從南流的河道可看出四道河階地形,分別為四塊厝、三坎、大同村、大甲東,此四道河階成為外埔鄉的農耕、聚居地,再從河道的形成過程,可知當時的水流河道偏北流,後來河水被北流河道襲奪,而產生山光水色的大甲東湖,孕育了湖邊的大甲東社的平埔族原住民,當時更有鄭氏部隊在後湖湖邊撿拾田螺充饑的傳說,直清乾隆帝派楊桂森到臺灣破壞能產生帝王的風水後,前湖、後湖才成為歷史名詞,但幸而地形留下了珍貴的遺跡,供大家解讀。北邊的河道奪了南邊河邊之水,聲勢狀大,襲捲整個大日南地區。但流水仍多處分流,分出了船頭穴的日南庄和番社。日南庄民辛勤的開墾河埔新生地,而產生了許多大墾戶。如郭、林、葉、陳等戶首。在河流的主水道,房里地區的客庄,則設有房里溪官義渡,以擺渡過往行人。(大甲溪甲南的客庄亦有一大甲溪官義渡)。由此可知,早期到大甲真是〔過水難〕。火炎山、鐵砧山、水尾山、牛罵頭山、大肚山、八卦山本是相連在一起,因受大安溪等溪的侵蝕、河川襲奪而形成似獨立的山丘。這群山丘的西側皆形成筆直的山崖,連接西部平原。此種地形乃受斷層下陷所形成,明顯證據在地下水流動中受斷層的阻隔,而湧出地表,形成水泉。如大甲的龍泉、清水的清水泉、沙鹿的番婆井、王爺井、龍井的龍井目、大肚的番婆井等皆在此斷層線的東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