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祿是清代台灣人士官位最高者,官高榮顯與對宗教的虔誠信仰感恩,讓王得祿在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在台灣的宗教寺廟贈送出為數不少的匾額。在這些匾額當中,有為數不少是與媽祖的信仰至為密切。
王得祿長年在海面上征戰海寇,與一般漁民一樣,對媽祖的信仰極為虔誠。在雲林、嘉義地區亟負盛名與歷史久遠的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六興宮與太保市梅埔里鎮福宮、朴子市配天宮媽祖廟,都有王得祿贈送的匾額。綜觀這些匾額的題字「海天靈貺(貺【ㄎㄨㄤ‵】:所賜的東西。)」、「聖慈母德」、「水德增光」、「滄海永奠(奠【ㄉㄧㄢ‵】:安定之義)」、「福海永清」、「霧保蒼生」,其涵義多半是祈求海面平靜,不再有海盜為亂以擾民,能國泰民安之用意。而從這些媽祖廟的廟碑或廟方的簡介文獻資料中,如六興宮的「水德增光」匾,其義為:「媽祖屬水神,王提督屬水師,兩『水』所造功德,簡稱水德。水德功業愈大,皇帝褒封愈高。」皆說明當時王得祿為感恩媽祖的庇祐與神助,能平定為亂多年的海盜。虔敬感恩之餘,王得祿便贈以匾額以示感恩回報。
而從另一方面來講,王得祿贈送這些匾額,亦有顯示自己顯赫的社會地位與聲望,在地方上有相當的影響力。當然這些匾額上的落款官銜名稱與獻匾時間,有些並未相對應,在其後都有鏤刻後代子孫重修。可見這些匾額的歷史年代皆在一世紀以上,且不同匾額的字體風格亦不盡相同,顯出不同書法的剛柔變化之美
,亟負木雕鏤刻藝術欣賞的價值。在新港鄉溪北村的王氏二房的第五代後嗣王文科先生所述:「王得祿當時亦如同現代的官員一樣,身邊有許多下官在幫其處理大大小小的事務;這些匾額多半亦是王得祿交辦屬下去做,再由其本身獻給媽祖廟。」應稍可解釋在不同地區,出自不同製匾工藝家之手的字體,會呈現不同的風格。
當然除媽祖信仰之外,與王得祿早年發跡有許多傳說的福德正神土地公廟,如今台南市忠義街的總祿境頂土地公廟內,亦有一面王得祿所獻的匾額「保我黎民」。據台南濟陽文史工作室蔡文成老師的解釋,廟方流傳著土地公激勵王得祿從軍的故事傳說:「王得祿於嘉慶十四年剿平閩浙澳海洋巨盜蔡牽,晉封子爵。王得祿衣錦榮歸回台猶記本廟土地公昔戲弄之侮,欲拆此廟,以洩其怒,當際殿樑處飄降紅紙,上書『激之成之』,方悟。乃息拆廟之念,轉奏請朝廷封敕土地公戴相帽,廟脊燕尾。….」廟內現有一面王得祿所贈的匾額「保我黎民」,但因匾上未有年代與落款屬名等鏤刻文字,是否真為王得祿所贈能有待進一步查證。但王得祿與土地公及嘉慶君的故事,在民間信仰上卻是為信仰者津津樂道,不妨當作傳說故事來增加幾分想像空間吧!
除此之外,台南市的興濟宮與大觀音亭亦有王得祿的獻匾;但因我們造訪時,廟宇正在進行整修重建,所有珍貴文物包含匾額楹聯等,都被取下而無法見其真貌,為此次研究中可惜之處。另外,台南白河大仙寺亦有王得祿所贈送的「大發慈悲」匾額一面。都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值得大家去尋幽探訪,感受那一段精采豐富的歷史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