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奇譚
 
首頁 
關於我們 
研究概述 
王得祿傳奇 
田野史蹟 
校園展覽 
王者之風 
相片 
與我連絡 

 [歷史古墓][廟宇建築][贈匾文物][風水奇譚]

 

 

王得祿生長在距今二百二十年的清朝年代,如同現今社會仍存在對地理風水某種程度的相信,王得祿當時亦對風水之說相當重視。在太保地區仍流傳的數則與王得祿有關的風水傳說,如「絲線吊銅鐘」、「加走埤蓮花穴」、「水淹牛穴」等。當然以今日科學的角度觀之,可能無多大的事實根據,然而地方耆老的言之鑿鑿,不妨視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讓我們對這塊鄉土的過往多幾分遐想與好奇。

絲線吊銅鐘

 

  大家對國家一級古蹟王得祿墓可能耳熟能詳,但對王得祿的父親王必敬墓可能較為不熟悉。王必敬墓位於嘉義縣太保市安仁里,安仁社區位於太保市西南端、南與鹿草、西與朴子市為界。

 

 太保市安仁里漢學創辦人侯清郎先生的手札中提到:「安仁社區內有三十公頃天然湖池,綿延數里環繞南側。此地在風水上屬神龍咽喉部位,龍喉之穴早在三百餘年前為王家祖先獲得,受地穴靈氣蠕動,王大人得祿先生乃清朝時代廈門水師提督,太子太保高官顯爵,當時堪輿大師係大陸杭州仙所鑒定「絲線吊銅鐘」,並謂「水頭出提督,水尾出相國」之吉穴被勘輿家所發現,如此乃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玄機奧妙之處。從嘉義縣的舊,確實可看出整條溝渠彎彎曲曲,其曲折處湖大又彎又多,這麼特殊的地理型態,難怪會產生如此神奇的傳說「絲線吊銅鐘」銅鐘墓。

圖一:王必敬墓「絲線吊銅鐘」的位置

 

    至於王得祿與「絲線吊銅鐘」的風水傳說,乃為流傳著當時風水師不滿王得祿功成名就後,自己漸漸被疏遠漠視。因而在心生不滿之際,風水師便囑王得祿在其墓後方開設溝渠,讓風水形勢更佳,以求得更高功名。詎料溝渠一開,即斬斷地圖上連接銅鐘的絲線,整個銅鐘地理形勢毀壞前傾,連帶造成墓碑、拱手等傾圮,時約在清朝道光二十二年間。據文獻資料記載及網路上的資料,當時王氏家族見狀即派人將墓碑扶正,但翌日又馬上傾倒,且造成諸多不順遂的事。而我們訪問對地方史有研究的太保國中退休教師魏美英老師亦證實此事,魏美英老師的大姨過去嫁入王家當媳婦,從王家的耆老長輩中輾轉口述流傳下來這件風水奇譚。

圖二:墓碑傾圮的王必敬墓

我們嘗試查閱清代時期台灣大地震的紀錄【見附錄二】,試圖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整個墓地地形傾圮的成因。但在乾隆時期,並無諸羅地區所發生大地震的紀錄。因此,對「風水」一事的解讀,似乎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但是如魏美英老師提到的:「功成名就需靠自己的努力與爭取,若一昧迷信傳說或風水,並不是很恰當的態度。」的確,在這風水奇譚的背後也似乎在教化告誡著後世,成功絕非偶然或區區風水能造就而成。好的環境與貴人的相助也許不是我們所能完全掌握的,但我們卻可掌握自己本身的努力與意志力來追求我們的目標。這是我們的反省與收穫。

加走埤「蓮花穴」的傳說

 

  在太保市後潭里東北方有一處面積不小的水塘,當地人稱為「加走埤」。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所訪問到的太保國中魏美英老師與相同對地方史有研究太保市太保里村幹事陳榮謀先生;皆不約而同的告訴我們,加走庄(今太保市港尾里)以前在太保地區是個非常興盛繁華的街庄,但後來因不明原因卻一夕間散庄消失。而義工媽媽武雲俠提供給我們的影印資料<胭脂淚>(作者未詳)中,亦記載著下面一段文字:「….傳說中,百多年前的加走庄,十三門樓徛成興旺的市街,布庄、米店、拍鐵街,旅舍、茶館、雜貨市,相連的商號吐出人群像漲水,……」而散庄的原因一則說是加走庄被詛咒,又失去兩塊鎮壓庄頭元氣的金磚【以前傳說此地出產黃金】,加上外來人帶入的病菌污染加走埤的池水,造成庄內嚴重的瘟疫。

 

 

而另一與王得祿有關的傳說是,加走埤在地理風水上屬「蓮花穴」,王得祿深懼當地的氣勢會勝過太保地區的王氏家族,便依風水師之計策,藉為加走庄興建水利設施,開鑿溝渠引出加走埤的水。而此溝渠一開,「蓮花」便隨水流出,造成絕佳的風水形勢不再,也相對的造成加走庄的沒落!

    以歷史史料的正確性而言,這些說法僅止於地方鄉野的流傳故事;但不管這些傳說的可靠性為何,王得祿在各地所開鑿的溝渠,卻為後來的農田水利灌溉奠下良好的基礎,對太保當地的農業灌溉有相當程度的貢獻幫助,其價值遠勝過地理風水的考量。

圖三:陳榮謀先生的解說加走庄的地理與歷史

圖四:魏美英老師的口述太保地方史

圖片說明:

1.位居今太保市港尾里的加走埤,是一座面積極大的水塘。

2.溝渠右上方的甘蔗園即是當時傳說中繁盛一時的加走庄。

3.王得祿當時開鑿的溝渠成為今日灌溉的水利建設基礎。

水淹牛穴的傳說

 

   在太保地區與王得祿有關的風水傳說還有一則是「水淹牛穴」的故事。在太保港尾里有一座名為保安宮的三山國王廟,在廟內的碑文中提到港尾地區過去極為盛名的清代武狀元黃解元。其因武功強盛,受嘉慶皇帝召見,欲封為國舅。王得祿知悉此事,深恐黃解元官位勝過自己。因當時地方上流傳著「水頭出都督,水尾出相國」;便派人在當地俗稱「牛穴」的地理風水上開鑿溝渠,引水而入將牛穴淹沒。而此一結果也造成黃解元吞金而亡【碑文上並無詳細說明為何吞金而亡】,造成黃氏家族的隱沒。而當我們在一百年多年後造訪此地的黃解元後代,其家族後嗣對此一傳說的正確性,因老一輩的凋零逝去失傳,也未有詳盡的了解。但在其故居中,依然保有當時黃解元練武用,重達一百公斤以上的「武舉石」。

    而位在附近的「黃解元墓」,則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墓。其墓碑上鏤刻皇清欽賜巴圖魯授知府丁酉科解元等字。其氣勢未若王得祿墓雄偉壯闊,但亦是太保地區的重要史蹟。

圖五:太保港尾保安宮

        

圖六:武舉石

圖七:黃解元墓

著作權(c) 2003 嘉義縣太保國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