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至今己有二百多年歷史,關於它的起源大家也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由宋朝張三峰,或明朝張三豐,或清朝陳王廷等等所創立。但綜合各種文獻記載,我們可以推斷最早的太極拳是由清朝陳王廷所創的陳氏太極拳,然後再因而衍生楊、吳、武孫式太極拳。以下將會簡述各派太極拳之歷史及其特點: |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分老架與新架兩種。老架原有7種拳套,經過不斷傳習及提煉,終於形成了近代所傳的的陳式太極拳第一、二路拳套。新架套路也有兩種:一種其動作順序與老架相同,架式與轉圈也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難度動作;另一種動作小巧緊密,練會後漸加圈,也稱趙堡架。 拳法特點: 1) 顯剛隱柔,剛柔並濟,動作螺旋,纏繞、快慢相間。 2) 呼吸講究「丹田內轉」。 3) 架式寬大低沉,並有發勁跳躍和震腳動作。 |
陳氏太極拳 創始人 陳王庭 |
楊式太極拳: 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幼時在河南陳家溝陳姓家做家童,從師於陳長興。壯年回鄉,後到北京傳授拳藝,經甚孫楊澄甫將其拳法不斷修改,遂定型為大架子,成為目前流行最廣的楊式太極拳。 拳法特點: 1) 動作和順,舒展簡結,速度均,綿綿不斷。 2) 整個架式結構嚴謹,中正圓滿,輕靈沉著。 3) 能自然地表現出氣派大,形象美的獨特風格。 |
楊氏太極拳 創始人 楊澄甫 |
吳式太極拳: 滿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興人,初拜楊露禪學太極拳大架子,後又拜楊露禪次子楊班侯學小架子,以善柔化而著名。其子吳鑒泉,在繼承父傳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不斷修改,使拳式連綿不斷,活應性較廣泛,後人稱之為吳式小架,即目前流傳的吳式太極拳。 拳法特點: 1) 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綿不斷。 2) 拳式小巧靈活。 3) 拳架由開展至緊密,緊密中自具舒展,不顯拘謹。 |
吳氏太極拳 創始人 吳鑒泉 |
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初拜師楊露學陳式老架太極拳,得其大概,為求得深造,後又跟陳青萍學陳式新架,經多年演練,自成一家。 拳法特點: 1) 姿勢緊湊,步法嚴格,虛實分明。 2) 胸部,腹部都在進退旋轉中始終保持中心。 3) 出手不過足尖,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 |
武氏太極拳 創始人 武禹襄 |
孫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人孫祿堂,精通形意、八卦。民國初年向郝維禎學太極拳,博採各家之長,融會貫通,獨創孫式太極拳。 1) 進退相隨,動作舒展圓活,敏銳自然。 2) 轉變方向時多以開合相接,故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
孫氏太極拳 創始人 孫祿堂 |
本文整理自香港科技大學太極學會